大破咸阳-第2/3页
峣关守将也是识时务的人,看着眼前的珠宝财物,他投降了,并表示要率领守关将士和刘邦一块打咸阳。刘邦得到这个消息,高兴的后槽牙都露了出来,他急不可耐的准备率领大军去接受投降。可这时张良又拦住了刘邦,说:“主公,峣关的一把手虽然表示愿意接受投降,但是他下面有二把手,三把手,还不知道他们的真实态度如何,如果我们冒冒失失的去接管,恐遭不测,正所谓害人这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觉得咱们还是趁着他们的主将不防备,来个突然袭击,峣关肯定稳妥的拿下,”
刘邦就这点好,善于纳谏。他对张良言听计从。依照张良的安排,刘邦命令手下将领接近峣关时突然改受降为进攻,城中的秦军官兵没想到刘邦会来这么一手,来不及还击,就成了俘虏。
两关一破,咸阳城已经无险可守,刘邦率领本部人马到达咸阳时,并没有急着攻打,而是选择驻军在霸上(西安市东边)。他派人向秦王子婴下书,以保证人身安全为条件,敦促子婴投降。
刚刚坐上王位才四十六天的子婴,拿着刘邦给他的书信,坐在王位上,唉声叹气,心情差到极点。环顾整个朝堂,子婴面对的局面是内无可用之将,外无可援之兵。留给他的只剩下了两条路,要么死,要么降。死,子婴没有这个勇气,所以他选择了后者。
一身白衣,坐着素车,子婴携着皇帝印玺向刘邦投降,结束了秦朝的统治。
虽然军中很多人都主张杀了子婴,但是刘邦深知杀人容易收心难,把子婴杀了,那么秦人的情绪将难以安抚。他也会失去秦人的民心。因此,刘邦力排众议,把子婴看管了起来,自己则率军直接进了咸阳城。
咸阳城做为秦国几百年的首都,集聚了数不清的财富。起义军都出身农民,哪见过这个,一入城,都被眼前的花花世界迷惑了双眼。抢财宝,睡女人,尽情挥洒胜利后的喜悦。在这些人中,唯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萧何。他没有如其他人那样,把注意力放在财宝和女人身上。而是把秦国丞相府和御史府内律令图书,户籍,地图,这些珍贵的资料收集起来。而恰恰是这些东西在以后刘邦大战项羽,治理国家时都派上了大用场。
除了萧何保持清醒之外,还有一个屠狗出身的樊哙也对现在咸阳城混乱也很忧心,特别是对留恋花花世界,不务正业的刘邦,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苦劝刘邦不要沉迷这种奢靡的生活,应该立刻出城主持工作。张良随后也来劝刘邦要以大局为重,不要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忘记了关东项羽的威胁。应该即可从咸阳回军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对于樊哙和张良先后的劝说,刘邦思想上也是挣扎了很久,他是真舍不得眼前这神仙般的日子,但是他也明白威胁并没有完全解除,如果一直这样躺平,大祸很快便会到来。于是,刘邦带着几分不舍走出了咸阳城的宫殿,并把所有士兵抢到的财物封存,回军霸上,静待以项羽为首的诸侯联军的到来。
虽然撤出了咸阳城,但刘邦也并没有闲着,他把关中的地主豪强,有名望的人召集在一起开了一次大会。在会上,刘邦说:‘诸位都是秦国有名望的人,秦王无道,导致天下民怨沸腾,最终官逼民反。如今,秦国已经不复存在,’它的那些严酷法律从今天开始就废弃不用了。我决定暂时另外定三条法律来维持局势;杀人者,死罪;伤人者按情节轻重论罪;盗窃、抢劫者按情节轻重判刑。此外,各级官员官位保持不变,你们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不要恐慌。总之,我到这里来,是为了给你们除害,而不是来填麻烦的。所以各位请放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等到各路诸侯汇聚咸阳,我们再一块商量,重新规划以后的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