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更迭



    朝阳二十二年,北朝太子赵离阳称帝当政,少年心性不问政事,赏琴画书。以至于宦官当政,挟持天子以令令诸侯,之后便是小人得志,宦官以重商为由,导致商贾得势,地主财阀荒诞行事,奴隶成行,加重赋税徭役,百姓受尽压迫,妻离子散。北朝此时可谓武道气机殆尽,不得人心。见势北部朝阳附属底蕴国洛阳王王煦起兵谋反,秋日杀入太安城,宦官伏诛,皇帝赵李离阳废于太安殿内,扶植傀儡三皇子赵仁登基,植入以洛阳王王煦亲卫诸城的都城雨林卫,为皇都禁军侍卫,建立起了气焰滔天的洛阳王朝。见况其余附属国纷纷自立,操练校军,以南部旧北朝底蕴国蜀王陈知命为主,旧北朝一分为七,自立吴,楚,燕,齐,魏五王,以势力庞大的洛阳王和蜀王最为野心勃勃,朝阳二十三年新北朝与吴楚两国开战,一举吞并吴楚两国的战势,由洛阳王王煦组建的新北朝想要一统中原,改年号建安,至此七国战乱拉开帷幕,中原二十州战火纷飞,除了蜀国外的其余国组成联盟,奋身抵抗,导致这场斗争竟是延续了近百年未结束,期间百姓流离失所,贼寇当道,中原无安宁。

    旧朝落,新朝起,遍地尸骸,受苦难的,还是百姓,食不饱,力不足,战火波及之处,或横尸街头或爆尸荒野。

    建安七四年,联盟解散,战况转入一种微妙的平衡中,当朝皇帝赵烨,年仅十岁,朝政便以体弱受寒不经世事为由,幕后洛阳王代政。

    战事受缓,各国以休养生息,备战待敌作态,偶有小打小闹,使得中原得以喘息二十余年。

    建安七五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带着百余号人进入蜀境渝州,入驻一年,建立均衡教派,人数却不曾增多,在受到帮派当地势力的不断压迫剥削中,最终无奈以绝对武力镇压群雄,其手段诡异莫测,更有不乏武学宗师之辈的死前血书留言勿轻举妄动五字。而渝州是蜀国王室所在之地,上任蜀王王命止于战场,当代年轻蜀王听其幕僚之言,本想除以后患,但蜀王陈枭见过这位年轻人之后,回到军中后只是笑言,称其为只是个江湖人士,不足为惧。

    建安九五年,各国备战待发,此战便是冠为成王败寇之战的淮南一役,战起蜀王便不留余地的投身战事,坦言此战即是绝对蜀国留存与否的关键,各国必然全力以赴。

    蛰伏渝州二十余年,少年已然不是少年。

    中年男人站在这把教主之位的椅子前,不断思索和打量着,最终没有选择坐下去,而是转身走出大厅,仰望这片蜀地的天空,嘴边喃喃道:“陈枭,就让我替你来结束这一切!”

    “传我号令,即刻召集所有人,出兵淮南”中年男子沉声道。

    “杀过去!”

    一袭黑影一闪而逝。

    “晋王,均衡教派二十年间增共仅三百余人,蜀地拉拢势力帮会,一千五百人余人,南部八州拉拢势众,共计一万两千人。帮会中不乏有武学宗师,势众更多是学武练气之辈,而均衡教派内,大小天象境界者,更是多达十二人,对于这矢磨了十年冷箭,战场之上,必有百步穿杨之势,而各国根本无暇他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拿下淮南一役,并无大碍,只是任谁都不会想到,帮忙磨砺这矢箭锋,是个不过年仅二十岁的年轻蜀王。”

    坐在一派掌律椅子上的老人,看了一眼那个镶嵌着龙凤的黄花木椅,笑着说道:“这椅子好看是好看,但是分量不够,我坐倒是合适,你慕容博不合适,山上五宗的那批练气士,助你事成之后,你作何打算?据我所知,山上江湖和山下江湖,隔如天堑,从无关联,你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中年男子看着这个已是暮年的老人,自嘲笑道:“也未曾去过城都太安,你叫我晋王,会不会有些太早了。晋王,啧啧啧,才是晋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