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老李的人生-第2/3页



    对上线,李训阳在家里自己挖个地窖,收回来第一时间先用盐保存,等价格合理了,在统一出售。

    那时候在相临几个县域,可称得上是号人物,可惜,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以外的财富,有时候赚到了也会在其他地方亏掉。

    9几年,那时候李子瑜刚出生,这事情可以说是李训阳心头最大的痛,就连其父亲在某单位的工作,让老弟李训文顶职都痛。

    也是李训阳同父母合不来,而后独自带着老婆孩子离开莲城的原因。

    90年代的李训阳,可以算的上是小有成就,那时候李训阳就开始拥有摩托车和摩托罗拉,同信用社大哥互称叔侄关系。

    乡镇总有些弯弯绕绕,那年代绿水乡还没有变成绿水镇,还没有大步迈进城乡化建设,乡府隔壁两条街,挂牌出售,李训阳经过各级劝说,打算拿出积蓄,购入那两条街的产权。

    可惜,李训阳那十多万的积蓄不够,还需要贷款,但贷款需要有人担保;那年头大家都知道,李训阳有个国企职工的父亲,只需要父亲签个字,这笔贷款就下来了。

    只是,当年李训阳的父亲,可能受限于眼光,说什么都不愿意担保,说什么都不愿意签那个字。

    导致李训阳同这笔老天给予的财富,失之交臂;当年的李训阳并不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也许他觉得没买就没买吧。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上市场的变革,李训阳带着老婆孩子,前往沿海省,东海市斥投入所有积蓄,开办鞋底厂。

    他太急了,太想证明自己;太年轻了,很多东西是急不来的;一急就坏事。

    结果?原本很好的家庭,不到一年陷入困境,厂区倒闭,灰溜溜的回到老家。

    李训阳本想父亲就要退休了,到时候自己去顶了电机厂的班,至少旱涝保收;把孩子拉扯大就好了。

    谁知道,父亲说他学历不够?呵!简直是笑话,你个普通工人而已,要什么学历?不过就是心疼小儿子,一气之下,李训阳老家都不要了,将之前他新建的小洋房,立马出售,带着那笔钱,带着老婆孩子,重头再来,四海为家。

    也许是命,也许是运,这么多年,李训阳不断折腾,从事过木材生意,给瓷砖厂送过烤瓷砖的泥巴,修过铁路,走南闯北;就是没有打过工。

    好不容易,小有积蓄;2008年不知道是那根筋不对,在花乡县灰山镇,买了一大块地,开养猪场。

    李子瑜还记得,当时李训阳说:“绿水没有地,没关系,你劳资给你在灰山屯块地,就算猪场亏了也没关系,还有地在。”

    有时候李子瑜都怀疑他爸,这张嘴是不是开了光,不到一年,猪瘟,惨淡收场,只有块不值钱得三亩土地;那时候李训阳极度怀疑人生;压力扑面而来。

    李子瑜至今记得,那天晚上迷糊糊的起床上厕所,看见李训阳坐在窗台,看着天空阵阵出奇,寂静的夜,只有那忽明忽暗的火星;奋而,李训阳重重一拳击打着墙壁。

    也是那晚开始,原本年轻的李训阳,一夜白了头,也许是认命,也许是成熟,那晚后,李子瑜发现自己的爸爸变了许多。

    从那时候开始,李训阳不在留发,开始剃光头,原本开朗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直到2009年,花乡县划入省会潭州市,改县为县级市,从花乡县变成花乡市。

    尤其是年底,灰山镇确认底下有天然温泉,被潭州市划定为征收地段。

    一夜之间,灰山开始变了,原本朴实、老实的叔叔伯伯们,变得让人不认识,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但横财来了,要看你能不能掌握,因为这次征收,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妻离子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