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风起
公元355年,东晋,永和年
建康的雪,似乎落不完。
以往车马喧嚣的繁华都城,变的无比寂静。
处处门窗紧闭,状若死城。
新岁方至,本该与天同乐。一场大雪,却如此猝不及防。
犹记前几日,皇帝还宴请百官,驱灾辟邪。
品级次第的官员无不出身士族,衣着华贵,依次贺拜后,入眼珍馐佳肴,着实曲水流畅,乃人生快事。
而地方郡县的官员也宴请下级,纷纷效仿,活脱脱的好光景。
一直饱受苦难的百姓,终于暂时得到喘息。
南方士族重礼,民间也不例外。
贴年兽,祭香炉,粪香案,挂青词,忙的不亦乐乎,诉说着对旧人旧事的思念,祈福消灾。
几日后,朝廷却颁布谕令,严禁城内勾通,紧闭城门,阻断商贸,勾栏瓦舍不得营生,连下地务农,也成了奢侈。
城里风声鹤唳,朝廷派出重兵把守,日夜例行巡视,甚至控制了城外山林的小道,收缴钩耙等四时农具,如有违抗者,格杀勿论。
旦夕间,如梦如幻亦如电,一切成空。
朝廷明面上如此严令,遭殃的不过是穷苦百姓。
那些出身士族者,品级高者,官位大者,依然我行我素,穿街过巷,怡然自得。
百姓不能劳作,又限制出行,龟缩于陋室,满腔怨愤。
与士族境遇截然相反的落差,让他们无可奈何。
有人猜测,莫非是朝廷又要打仗了?
三十年前王敦作乱后,拥立晋明帝司马绍继位,朝臣莫敢不服。
后祖约克王敦,苏峻与祖约又兴兵叛乱,幸得骠骑将军杨英凡平叛。
可是没多久,杨英凡迎娶羯族旁支的奚族赤金公主,又在位于桐庐的祖宅内离奇惨死。
加之北方胡人一直厉兵秣马,狼子野心,多次与晋开战。
坐镇西北的大司马桓温赢了几场胜仗,却未班师回朝。
边患如心腹痼疾,困扰着南方百姓多年。
若是有朝一日城破,他们再也无路可逃,便成了亡国奴。
念及此,许多建康的百姓坐卧在草庐里,裹着单薄的衣衾,本就湿冷,在这种急躁和惧怕的情绪夹杂后,冷热失调,患了一场大病。
还有人联想到许家,家主许千城,本是靠南方桑麻起家的布店掌柜,后经士族举荐,与皇族来往甚密,经手了棉丝和香料的采办,一跃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人,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士农工商,在更重视品级的晋朝更加森严,许千城这么一个贱籍,能改换门庭,归根结底是当权者出于某些目的的考虑,暂时打破了规矩。
仅仅几年后,许家便满门被诛,皇帝下令毫不手软,足见伴君如伴虎。
此次的谕令中,关乎阻断商路一条,洋洋洒洒附上了一连串的檄文,出自世外儒教的手笔,配有官府的印玺。
大体意思就是,自古以来商人奸诈,重利轻义,之前朝廷恩赐,才提拔了许千城,不曾想这厮忘恩负义,暗地里与北方鲜卑族串通,故而夷其三族。可见商人不足信,新岁已至,国朝需回到正轨。
早在许家被诛时,朝廷就下过相关布告,在各大郡县张贴。眼下,纯粹在建康下达的谕令,却仍要拉着许千城出来鞭笞一顿,起草檄文的是江夏崔氏之人,写檄文的又是首开金骨笔的世外儒教,可见朝廷对商人深恶痛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