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天命(4)女魃(七)-第2/3页



    一来,天命选择了他这条真龙和司马缌这条小龙。二来,司马缌秉性温良,仪表堂堂,举手投足颇有气度,在南方士族和百姓心中有一个好名声。

    若是没有司马缌,或许嫡次子司马绍也不错。但有了司马缌,两相对比下,司马绍则变得平庸许多。

    但也正因如此,司马绍变得心胸狭窄,与司马睿一般无二。

    这次,司马绍便假借流言,来信对司马缌攻讦:

    父皇,儿臣近来也欲效仿您和大哥,体察民间疾苦,施恩于百姓,使我们司马皇族永世不衰。因而,儿臣在封地几月,知父皇您刚纳新宠,不敢搅兴。

    然太子哥哥竟私底下与城中百姓宣扬各族一家的荒唐言论,所幸这些百姓胆小怕事,只敢偷偷议论,传至儿臣封地时,儿臣当机立断压下这场风波。若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父皇,太子哥哥实在太过单纯了些,我们司马家本就为了光复中原大业而偏安,日夜图报,岂能忘却仇恨,做那无节之人。父皇您定要提醒太子哥哥,若是被有些大儒知晓,太子哥哥定会被训斥,从而伤心难过。

    虽然司马绍撇清自己关注建康情况的可能,又一副关心司马缌的样子。但司马睿还没有老迈昏庸。

    司马绍并不清楚这个天命在司马睿心中的分量,司马睿不会轻易的和司马缌翻脸。

    然而,仅仅一天后,司马睿便忍不住破防了。

    因为,司马缌竟然公然顶撞自己。

    已至婚配年龄的司马缌,身着蟒服玉带,形貌昳丽,一副温文儒雅的模样。

    司马睿允许他代行监国,并令南方大儒用心教导。

    然而,司马缌第一道奏表却令他大动肝火:

    父皇,儿臣认为,我们何不止兵戈,和各族修书和好呢。只要我们以诚待人,以德报怨,使各族感念我们的仁德,他们定会将江北故土归还于我们。

    司马睿不由哑然,盘踞西北的赵国浸润的也是,如此伪善的佛学,劝诫世人以德报怨。然千百年来,中原莫不修儒学。司马缌却隐隐当真,令人捧腹大笑。

    不作犹豫,司马睿便驳回了这道奏表。

    可是,司马缌是个倔脾气,硬是要和司马睿对着干。

    或许是多年来,司马睿对他无休止的包容,令他全然忘却自己是那个急需权威的父皇。

    在朝堂上,司马缌公然进言,毫不理会自己的暂缓之意,引得百官侧目。

    尽管司马睿愤怒,然公孙衍的话语言犹在耳。司马睿万般无奈,只得折中施行。

    按司马缌的意思,大晋可以大开城门,邀各族百姓前来观礼,并对他们施恩。

    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一旦外族借此时机大举侵犯,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司马睿只允许北方石勒遣送一名心腹之人前来大晋,于江南小住一月,并加强对此人进城时的盘查,以防挟带可疑物件。与此同时,大晋也遣送一人前去北方,作为互换的条件。

    司马睿之所以这么做,是防患于未然。他偏安一隅,没有厉兵秣马的勇气,更惧怕他国进犯。而其他各族与大晋相距甚远,如若进入大晋,则需从其它城池绕道,大大增加了泄露机密的可能性。唯有石勒固守的北方,与大晋划江而治,能快速进入建康。

    与此同时,石勒垂涎江南多年,两国积怨已久。司马睿邀请他们,更有信服力,待这个结果出来后,其他各族也会接受晋的谋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