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天命(4)女魃(三)



    但是很快,周玄便反应过来,不知如何接话。

    王瑜笑道:

    怎么?周老夫子连师出何门都不知?那岂不是误人子弟?

    周玄一听,赶忙承认:

    老夫正是孔圣人的门生,你该当何为?

    王瑜煞有介事的点点头,随即摘了一朵树上的桃花:

    周老夫子觉得这桃花美不美?

    周玄被王瑜绕弯子给搞糊涂了,一时又不知如何接话。

    王瑜不置可否,淡淡道:

    我觉得桃花很美,可能周老夫子也觉得美,也可能觉得不美,还有其他人也可能觉得美,也可能觉得不美。

    这是因为我只见过桃花,没见过他们,如庄子所说,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故而我不能下定论。连庄子这样的道家伪圣都明白的道理,孔圣人这样的儒圣岂会不知?

    所以,孔圣人没有见过的东西也不会妄言,在论语和中庸所记,均没有桃花的身影。

    这也并不奇怪,毕竟自古以来桃花多是女子的心爱之物,桃花酒和桃花扇也过于柔美了,像一些身娇体弱的富家公子哥可能才会喜欢,孔圣人这样的盖世大才,自然是英武的,周老夫子你说呢?

    周玄听王瑜字字珠玑,不禁心神震动,虽然王瑜说的不过是一些粗浅微言,却把他堵死在了胡同里。

    她话语里分明在说,周玄对她的断定是没有依据的,因为没有见过而妄言,这是背离了孔圣人的宗旨的。

    如若周玄说孔圣人见过桃花,可是孔圣人的著作里确实没有关于桃花的只字片语。

    如果周玄说孔圣人没见过桃花,所以没有在著作里写这些东西,那就印证了孔圣人确实诚实,不会凭着主观臆想去言论。

    如果周玄说孔圣人见过桃花,但是不愿意写在著作里,那么又会陷入一个新的循环,因为这个东西没有记载,只是他的一个猜想,并没有证据表明孔子是自己不愿意,那么他依然是主观猜测。

    而相比之下,王瑜所说的,孔子没有见过桃花,所以没写这种猜测更具有信服力。

    一来孔子确实和老子都是圣人,老子都知道实实在在,孔子会不知道名副其实吗,那孔子没在著作里面写桃花,基本上就是没有见过,不太可能是不愿意。要是自己否认了,岂不是否定了儒学。

    二来王瑜所说,孔圣人有大才,不是那些懦弱的公子哥能比的,英雄气概非凡自然看不上柔美的桃花,就算看到了也不愿意写,尽管这是猜测,他同样不能反驳,否则同样是批判儒学。

    周玄冷汗涔涔,感觉有口浊气堵在嗓子眼,半天都没动静。

    王瑜似乎是没看到周玄模样,用鼻尖嗅着梅花的香味,忽而感叹道:

    虽然孔夫子不喜欢桃花,但是本宫依然敬佩他的大才,所以也经常研读他的著作。

    尤其是里面有句话,叫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本宫就很喜欢。

    孔圣人一定是见过很多粗鄙的女子,而且格外熟悉她们卑贱的品行,才能道出如此真言。本宫同样讨厌女子,恨自己不能为男儿,不能精忠报国,策马扬鞭。

    说到这里,王瑜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令人疼惜。

    情到深处分外真,王瑜的最后这句话,既是讲给周玄听的,也是对自己说的。

    周玄本来还像滚烫的蚂蚁一般焦躁,因王瑜突然的话又升起了一丝愉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