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事有始终 03



    马贤亮最大的弱点许是连他自己现在也不清楚,那便是眼神有异,他日后想藏匿这弱点便多了一副墨水眼镜,只不过这是后话不提。

    苏同翁喝过茶忽的对马贤亮道:“对了,小马,明天请穆怀远到商行去一趟,把用椅腿变的那铁块给他拿去化验一下。我想过了,废铁也是铁,拿远了卖连运费也赚不回来,但在这里大概能有赢余,若是其中还含有别的金属,那么这价格又可以提高了。如果有赚头,我就再开个木头加工厂,整木切碎变成铁,铁总比木头值钱罢。”。

    司马介又离开了苏同翁家,出了门便直接回自己住处去了。他今日的收获可不小,一方面查出了苏同翁的底细;另一方面还无意中知道孙造书的下落。方才听苏同翁胡吹什么孙造书已经死了近两个月云云,定是在刻意欺瞒。这条老奸巨滑的狐狸并他的那个不知真假的“外甥”合起来与自己暗斗了几个月,最终还是让自己揪住了尾巴,如此一来,对苏同翁的动向就要密切注意了,这只老狐狸明知自己是他敌方的间谍还敢跑过来与自己合作开商行,其中少不了会有重大图谋,极有可能是中方的反间谍想通过自己造些假情报送出去,不过他们也未免太小看自己几十年的道行了,大家假惺惺的玩,玩到最后赢的那个绝不会是中国人。

    解决了苏同翁的敌我问题,余的还有一个张敬来。司马介决定等天亮了亲去拜访他,一是与他商量撤资的问题;二是打探他的底细。张敬来若是“自己人”,他的资金留在苏同翁那里比较好,既能有收益,万一不幸自己让中方反间谍抓了,苏同翁的商业情报依然可以由他那里送出——当然前提是他得抛开个人恩怨去主动与苏同翁合作。

    不过这样也有危险,张敬来的举止并不像有特务经验的老手,如果是日军中别的谍报单位在昆明布置的外围网线,他不加迂回的向苏同翁打听战略运输的情报肯定会反被潜伏在苏同翁背后的中国反间谍利用。一旦能证实张敬来是“自己人”,有些必要的事还得提醒他注意。

    相对于张敬来讲,那个一直未露过面的孙造书是继他之后第二个掌握元素转换技术的人。苏同翁他们将孙造书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这时节会不会正在铺设另一条高能粒子加速器?利通商行曹木甲那里没这方面的消息不等于苏同翁没动作。苏同翁手里又不止一个商行,他别的渠道搞不到建造加速器的材料么?再者苏同翁是清楚自己底细的,他有重要举动也不会在利通商行实行,从曹木甲口中传出的关乎苏同翁的情报十有八、九是苏同翁假造用来对付自己的。为了情报来得准确,自己的确需要从利通抽身让张敬来插进去,这个么,只看二日试探张敬来时他是不是“自己人”,如果不是……

    司马介亦是担心这个“如果不是”。如果张敬来、苏同翁都不是“自己人”,那曹木甲为什么说自己跟他们是“一起的”?曹木甲口口声声不愿意与自己“同流合污”,这话难听是难听,却也直明他从马贤亮、张敬来那里获知自己的“真面目”。

    其实何止是司马介对“曹副经理”有误会?马贤亮等人不是一样也误会他了么?历来的谍报较量中没出过这种事,两边人马当正中杀出一个糊里糊涂的糊涂蛋,这糊里糊涂的糊涂蛋又振振有词的说些糊里糊涂的话。巧了,两边的人马各自说的话又与他正好对上。倘若这两帮人都知道上了曹木甲的大当,将他念头里的一大锅龌龊杂念端到众人面前时,其中定有气急败坏下当场狂呕鲜血而亡者。

    等到第二日,司马介一大清早便起来,他知道张敬来有习惯要到惯坐的茶馆喝茶,漱洗之后便出门一路寻过去。如今的情况与往日略有不同,他知道自己已然“暴露”,说不好四周都会有中方的间谍跟踪,换作平时,无论是否有探子盯梢,他都会在赶路的过程中使些小手段争取不留“尾巴”,现在则干脆免去这些反盯梢的手段,有人盯着便由着他,自己故意多与无关人亲近以便让“后面的人”一个个的去怀疑,再说张敬来身边也有暗伏的中国间谍,这一趟去见他好有一比,叫做“羊入虎口”。不过看样子那些中国间谍未必舍得动自己,他们要的恐怕是整个昆明的日本间谍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