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内忧外患
“夫人,今日是冲儿足岁宴,我给他取名为冲也是想这个家从过去中走出来,况且你实在不该当着众人的面让我下不了台,如此情形你让我怎么收场?”
“曹大将军,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我只知道我的昂儿尸骨未寒,可不像你还想着你的丕儿、植儿、彰儿……”
“昂儿也是我爱子,我岂能不疼惜悲痛,可如今天下和朝中形势如此,难道我自怨自艾就能让一切都恢复如初吗?你身为主母不能……”
“曹孟德,是我在这拖你后腿了,既不如卞妾温柔,也比不上环妾恭顺,甚至没死去的小刘体贴,但当初你曹家明媒正娶来我丁家的时候,你也只是一个出身低微无名无权的庶出,如今你反而来嫌弃我了吗?”
“……”
“你为你的冲儿足岁,我为我的昂儿守灵,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我朝中事务繁忙是有些没顾虑到你的感受,但你丁家刚在许都站稳脚跟,许多事情也需要我从旁协助,你就不能为你丁家考虑一二吗?”
“曹操,现在你身居高位是小瞧我们丁家了么?难道嫌我耽误你的大事,想赶我回娘家吗?”
“我没这个意思,不过回去一趟也好。”
“好,你,我即刻就回丁家!”
自从宛城之战后,夫人一直接受不了曹昂的离世,常常在家中埋怨我将子修害死了还不念着他,因此毫无节制地哭泣不止,我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事,最终只会像今天一样争吵。我原先以为过段时间等各自的心情缓解后能好一些,所以就专心于朝政,今日冲儿足岁本想借机冲冲喜,谁知是如此结局。夫人一向在家说一不二,连我这个夫君也奈何不得,只能寄希望于丁家长辈能劝说疏导,而今天下形势已经够让我焦头烂额的了。
袁绍领大将军,推让邺侯,虽然仍围困公孙瓒于易京,但委派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中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为并州刺史,自己又管理冀州,总共掌握着四州之地随时可能南下。朝廷原本有意依赖袁绍,而此时袁绍不受封侯给自己留了退路,又统领四州之地倾吞天下之心更是世人皆知,此时尽管袁家世代位列三公,但袁绍的野心明显不止于此,也算是让他们断了投靠袁绍的念想。
见我势弱,其余各强也都谋求自立,南阳和章陵诸县又投靠张绣,刘表已经暗中使用天子的规格生活,随即我派遣曹洪率军讨伐叛乱诸县。而袁术想在淮南称帝,派使者通知吕布,但吕布擒拿使者并上书朝廷,再加上关西诸将各怀鬼胎,新建立的朝廷实在岌岌可危。还没等我奉天子以令不臣,不臣可能就以清君侧的名义把我杀了,我虽师出有名但如果实力不足打不过,必会因此遭受反噬。
不过幸亏袁术麾下孙策没有同流合污反而选择和袁术绝交,此前孙策击败刘繇几乎完全平定江东,虽然刘繇是朝廷委派,但当时是董卓主政,连我都在盟军中反对朝廷,此时如果算起来也是笔糊涂账。而袁术早就意图自立只是迫于我的实力而暂不作为,如今见我失势,他本想联合吕布再加上手下孙策合力来对付我,可不成想吕布和孙策反而不站在他那边。只是吕布虽说明面上举报袁术,但自那以后并无任何实际动作,也许有借我手消灭袁术或者等两败俱伤之后坐收渔翁之利的想法,我的确如陈登和荀彧所说应尽早解决吕布。
朝廷虽然对我意见颇多,但众臣碍于我掌控着兵权并不会当面非议,只有孔融在每次朝会中都大放厥词,搞得我常常下不来台。孔融向来心高气傲,不论是谁他都敢直面驳斥,也因此从小在士族贵胄中出名,学识和文采算是当世一流,但缺乏治国理政的才能,且为人好高骛远,所以他的政论常常曲高和寡。他来朝廷之前任北海相,屡次在四方贼寇侵扰之下治理无能,求助于公孙瓒麾下平原相刘备才得以苟延残喘,后又被袁绍之子袁谭所攻,不仅守不住城池,连妻儿家室都被袁谭掳走。还有孔融举荐的人大多和他一样富有名气,尽管有像祢衡这样名过其实的人,其回到荆州之后不被刘表重用,转而送给江夏太守黄祖,最终还是稀里糊涂被黄祖所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