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是战是和
和山下衣食无忧、莺歌燕舞的日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山上的大熊氏现在过得很惨。
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
他们目前面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大熊氏喜欢把粮食储存在山洞里,因为这里是他们的“避难所”,他们觉得很安全。
坏消息是这儿储存的粮食快没了。
此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去年闹旱灾,打的粮食不多,能储存的都存到山洞里了。
现在,这些粮食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也顶多够族人们半个月。
现种地也不赶趟,由于缺乏工具,山下的黍米地也已经很长时间没人照料了。
打猎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怎么搞得,族人们打猎没什么大的收获,即使打到猎物獠彘这个小人也只是将大部分分给自己的亲信,其他人连汤都很难喝上。
又赶上前几日的暴雨,族人被困在山洞中好几天,无法出来采集、觅食。
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近800人的大熊氏陷入了粮食危机。
自古以来,经济因素的剧烈变化将会导致战争,其原因就在于,生存资源的缺乏会使一个群体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扩大产量来改善,这样一来,如果在量上无法解决,就会在分配问题上解决,内卷问题便由此而生,社会矛盾也会就此激化。
这种情况下,一个群体要么发生内乱,要么对外扩张、转嫁危机和矛盾。
自古以来,历史上每次饥荒、灾害,几乎都会造成社会动荡和战乱,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
这一条铁律,也适用于上古社会。
你看,王多馀这个不速之客来了,把大熊氏的老窝给“霸占”了,族人们不敢回家,就可能被饿死。
为了避免饿死,他们必须要采取措施。
在这个问题上,整个部落分成两派:一是“主战派”,他们认为解决目前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赶走这个灾星,夺回家园。这一派以獠彘、铎为核心。
第二种是“主和派”,他们慑于王多馀的“威仪”,认为贸然进攻会导致这位“大神”的报复,所以,主张寻求和平——简单的讲,就是下山和他讲和:山上的人搬下来,祭台让给你,两方井水不犯河水。这一派以熊仓、熊微为主。
除了这两派,还有第三个:中立派,既不愿意主战,也不愿意讲和。代表人物为祭司。
族中观点的对立主要是主战与主和两派,他们的观点差距太大,天天吵架,始终达不成一致意见。
对于獠彘而言,他之所以坚决主战,既是因为他是“苦主”的亲属、族长的弟弟,从“大义”角度看,为族长哥哥复仇、讨回公道似乎理所应当。
可实际上他想的是:如果将王多馀打跑,他的威信将会大幅上升,接下来,成为下一任族长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与主战派不同,主和派的熊仓、熊微等人比较保守,他们不想再面对危险,他们认为,跟这位可怕的“大神”对线实在是胜算太少。
是战是和,现在陷入了僵持。
但不管是主战,还是主和,有一个现实问题他们不得不面对: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位“大爷”可是占据着村子呢,再不采取行动,大家可都要饿死了。
经过激烈的争执,两派将争执摆到祭司面前,请他决断。
祭司召开长老们开会,老成持重的老头子们终归害怕风险,不太认同獠彘复仇的打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