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熟人见熟人见熟人-第2/5页



    至于苏厌青,那时是学堂里最沉默最不起眼的那个。往往见到他,总是自顾自地在一张草纸上涂涂画画。那时便穿着华贵的袍子,似乎家里条件不差,可意外的没有什么朋友。

    跟苏厌青打交道就是从一张画开始的。

    “这是...山吗?”

    苏厌青抬头,是那个很受欢迎的评书小先生。但是他看得出来,那些家伙只是喜好听故事而已。诺寒穿的寒微朴素,只一身黑色长衫,而且似乎很少更换。来这读书的其他人多少都还算富贵相:虽然达不到烨袍华服,但绸缎锦匹的衣服还是用得起的。而不知道为什么,富贵人家好像天生就带着看不起贫苦百姓的傲气,自古以来如此,从未变过。

    真没意思,自己其实偷偷听过那个诺寒的故事,真的蛮有意思的。和这样的人交朋友有什么不好?可是他们却是说故事时候热忱,平时却是“礼貌相待”从不多言一句。

    “是山,千嶂层叠,拙山尽起,这是我在古书里看到的,用来形容画山的境界,你看这个像吗?”

    诺寒眨巴两下眼睛,摇头又点头:“我不知道,我不会画画,就算评价也只是瞎说,这事你得问行家。不过,就我看来,确实很有气势。”

    中肯,谦虚,比那些只会大着脸说“我觉得不好看”却根本不曾涉猎过丹青的家伙好多了。

    “今天你不去说书吗?”墙角飘来发问,安洛羽捣鼓着手里的机关弓弩,轻轻试探一句。

    “不想去说了,没有意思。他们在意的永远是书中角儿有没有好结局。可是,人生就是处处有遗憾的啊。然后他们便说我说的不好,便也不爱听了。”诺寒耸肩摊手,无奈至极。

    “明明说的很好,只是他们没有眼光,不知道有些结局留下些遗憾才是好事。一味追求大团圆的话,那这世间那么多生离死别又该如何面对?”安洛羽站起身,慢慢走到两人面前,低头看了一眼桌上的画:恢宏大气,群山雾隐,虚实飘渺难言。

    “好山。”

    “你是墨家子弟吧,为什么他们也不愿意和你做朋友呢?”

    “怪了咱们的理念呗,他们认为孔夫子说的便是圣言,是至理。而像我们墨家这般讲求实干和技术的便是对夫子的亵渎。”

    “哪有这种事?百家共存于今,各自有各自道理而存在,岂可因为一家之观贬低他人之理?便是孔夫子自己,断然也绝对不同意的。”苏厌青拍案而起,义愤填膺。

    诺寒想了想自己那个发小的儒家兄弟司言,一时语塞。

    “还不是怪千年以来儒家的影响力太大。导致早已分为两派了。现今大多数都是打着圣人旗号死读诗书固守成规的腐儒,满口仁义道德,实则什么用都没有。而真正注重有教无类和书生报国付诸行动的,早已是寥寥少数。换句话说,如今真正的儒家只占据很小一部分咯。治国安邦之计,要我看还是法家的好。道德不一定能约束所有人,但法律可以,国以法严纪,人以法作规。自然秩序井然。而于民生计,当采我墨家之策,兼爱非攻,谋求和平,注重科学,讲求实干兴邦。没有我们研究机关而福泽民生,国家岂能富强?”

    “说的在理,百家其实当有百家之用。在我看来,当以儒家教义教化天下,是为立德,以墨家思想启明天下,是为重科,以法家戒律约束天下,是为规矩,以兵家诡道护卫天下,是为自保。有此四家,国家便可安定,而其余则重民生。如以道家,求长生,知天数,讲求顺其自然。而那农家,重田垦,精粮产,稳固百姓根基,那阴阳家,调五行,知四时,与天地求算理。至于无数人唾骂又追慕的纵横......其实也只是用错了地方。若是肯为我泱泱华夏统一的王朝而用,外交游说,巧舌思辨,岂不免去多少干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