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娇龙卧虎-第2/5页



    “当今天下武者,唯在一门一派登峰造极方天下扬名。在武术之乡,卖菜的大娘都会几招。但是要论最能打的,掰掰手指头就数的明白。太极拳的张鼎仪,八极拳的李烈林,醉拳的画坛春,咏春的叶行,形意拳的刘云鹏,通背拳的祁连川。除去这六大拳宗师,便是外家小拳种:螳螂拳,虎爪,鹤形拳这些。和少林武当两派相比,其实百花齐放了。”

    “可听闻天下武功出少林,当年达摩祖师传武于天下,岂不是武道之源头吗?”

    魏月半摆手一笑:“少林始建北魏太和十九年。而武当,早在汉末就已有了雏形。就是如此说来,武当才算天下武道之源。何况少林只教外家拳,刚强猛烈。那天下所有内家拳呢?难道是从少林的外家拳里悟出?就是严格来说,华夏武道,当自武当少林共始。何来一家为源之说?”

    司言听得连连称赞,单说一个女孩子,能对武道之事上心已是罕有。而能对功夫武术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只怕是些武道中人也不曾想过的。

    两人闲谈一天,不知是不是魏月半口舌出力太多,一时困倦,侧倒于车厢内睡去。司言翻过几页书,一时无趣,放好书签便合本放下。接着掀开帘子,望了望月色:

    蛮好看的。有人呼自己为谪仙在世,或许有理吧。

    司言低头一扫双手:这双手骨节分明,肉无圆润,皮不娇嫩。显得苍老而瘦劲。若是凑近一闻,还会有一股挥之不去的墨香味。

    只是这一股墨香相随十余年,容不得半点熏香粉黛的位置。恍惚回过神来,也说不清楚是否后悔。她只知道下笔,只知道再读。写出满手老茧,读尽青史千秋。以一袭白衣入世,一盏斗笠挡雨。真的如当年学宫饮酒狂言一般,从市井红尘里去悟自己的圣人道。

    她从前说:圣人,当知苍生苦难,度量天地仁义。可面前这位姑娘的一个小小诉求,就能让她缄口不言。

    “不是。”

    “此去洛阳何为?”

    “我的师父,或者说师父们。”魏月半到此一顿,眉目已低。“他们死在了十三关之战里。戏子上马,舍生报国,保佑了城中百姓撤离。本来他们在朝廷那蛮有名气。可是死后就没了音信。司言,你明白吗?我只想讨要一个名字,讨要一个公道。”

    魏月半说到这里,神色似是心如死灰,但那双目中仍是决绝。

    “尸首还在吗?”

    “把我送出去后,直到我再有能力返回去找。结果是,我甚至做不到给他们立个衣冠冢。”

    她说的很平淡,像娓娓道来一件回忆中的小事一般。

    一个人,失去所有的亲友,如父的长师,知交的同僚。她该会有什么感受?

    答案是平静,失去所有东西后才特有的平静。

    司言拍着她的肩,她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一个病人是不懂怎么安慰另一个病人的。

    尤其是他们还同病相怜。

    “自有公道,你讨不来,我替你讨。我讨不来,就请那些老头子们讨。既为国士,身死报国。咱们就让他们青史流芳。”

    她轻轻钳住魏月半的肩膀,不知该说些什么,兴许无言便是最大敬重。

    洛阳,刘氏王府。

    当年炎汉王朝乃是刘李二家举事方成,最终天下平定,两家本欲争夺帝位。传闻幸得一位隐士劝说二家合而共主,以一家做帝王,一家为国戚,昭示天下,永结二家同心。

    而最终结果,便是刘氏称王。李家为天下共主而辅佐朝政。如今朝廷之中也有不下半数李氏重臣。但如今皇帝改革朝政,亦举“用人唯贤。”表面看是明君之举,但如今国家方定,这一举措势必会削弱李氏在朝廷之势力。那么背后的圣意如何,自然也不言而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