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见鬼了



    “久负盛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老鼠或者鸽子,放进带有按钮的笼子里,老鼠按一次按钮,就会有食物掉出来。

    “很显然,老鼠养成了按按钮的习惯,但是这跟巴甫洛夫的狗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实验还停留在条件反射那一套理论上。

    “然而斯金纳不断改进流程,终于到了斯金纳箱的第四次实验,阐释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道理。

    “还是那个笼子,还是那只老鼠,可是食物的掉落却变成了随机,老鼠像疯了一样不停地按按钮,哪怕概率越来越低,直至按50次才可能掉落一个食物,老鼠也会不知疲倦地按下去,持续非常久的时间。

    “人似乎也无法摆脱这一本能上的束缚。抽卡游戏令人欲罢不能的成瘾机制正如斯金纳箱,明码标价的购买服务,远比不上低概率的抽卡。

    “一个稀有角色如果卖到1000块,很多人会望而却步。可一次抽卡只要10块,抽到稀有角色的概率为1%,就会有无数玩家相信自己一定能成为那个幸运儿,纷纷掏出无数个10块去抽奖。”

    有意思,有意思啊……看到这,陈洋已经忍不住频频点头!

    去年年末,抽卡手游已经问世,正是大名鼎鼎的万恶之源,二次元抽卡手游先帝——《扩散性百万亚瑟王》。

    其开服两周营收三千万,已经创下了足以载入史册的成绩,第一次让人们见识到了二次元的威名!

    但是要知道,绝大多数从业者将其成功性归为ip效应,就跟做页游喜欢请渣渣辉、古仔、龙叔打广告一样,这年头明星就是自带大流量,有流量才能坑到足够多有钱但对游戏又不了解的用户。

    现在最火的手游,《我叫MT》,不也是大火的魔兽同人动画ip改编的游戏嘛。

    《扩散性百万亚瑟王》编剧请的是当下大热的镰池和马,还天天搞联动,几乎把二次元这个圈子能请来坐台的作品都请了个遍,怎么看都是ip的力量啊?

    业界还没有一个人能像这篇报告一样,深入剖析抽卡模式的营收为何如此夸张的底层逻辑。

    陈洋迫不及待看下去。

    “与很多人想当然的不同,抽卡出货时,虽然人也有快感,但是那时已经失去悬念,远远不及抽卡前期待结果的快感。

    “著名神经学家大卫·林登的《愉快回路》以及其他脑科学文献显示,大脑为了让身体采取行动,存在一种快感奖励机制。

    “举个例子,远古时期人们需要狩猎才能生存,可那个时期陆地上凶猛的动物无数,人类得手的概率极低。为了让人进行高风险高回报的动作,大脑必须产生极大的快感让人进行冒险。

    “这种机制延续至今,也成为了人们身体里的本能。所以其实重要的并不是出货与否,而是承担这种大概率失败的风险,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快感!”

    人们通常会以为,一个游戏的爆率越高,玩起来越爽。

    可实际上正好相反,爆率越低玩家反而越上瘾!这与抽卡游戏的营收目的达成了一致!

    陈洋简直不能再赞同!

    他自诩是个文化人,格外喜欢这种旁征博引的文章,权威说的越多,他就越相信。

    14年正是《读者》《意林》这类杂志火爆的时代,人们追捧有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故事里要是不来句“鲁迅说过”云云,味道都差三分。

    这也是心理学上用于说服他人的权威效应。

    抽卡游戏大有可为啊!几番逻辑推论下,陈洋已然颇为心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