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道、法、术(怎么连推荐票都没得了...)-第2/3页
“这样的话,要我们这些匠人做什么?”
“他们就像人偶一样,只需要简单的重复。”
诸葛瞻说着好话:
“自然是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设计了,这制造本就是笨重的活计,让工匠去做岂不是屈才?”
不远处传来了脚步声,魏霸边走边叫嚷着:
“君侯,君侯!”
“成都来信!”
诸葛瞻向蒲元重重行了一礼,告别道:
“这边叫交给蒲元先生了!”
“我知道蒲元先生对这些并不满意,但请蒲元先生能够谅解我,事急从权也!”
“等日后回到成都,我一定想出几个有趣的发明让蒲元先生好好研究!”
蒲元脸颊通红,将诸葛瞻扶了起来:
“君侯何必行此大礼?”
“蒲,蒲元不过是个工匠罢了!”
诸葛瞻点了点自己,又点了点蒲元:
“只因这世上,大概只有我懂这巧夺天工之术有多大的威力吧?”
蒲元眼眶通红,弯腰回了一礼:
“谢,谢君侯厚爱!”
“我一定早日将新船造出来!”
诸葛瞻欣慰的点了点头。
忠诚度+1。
古中国不是不重视技术,典型便是丞相。
丞相先后发明了连弩,木牛流马等。
但他们认为,世间一切分为:道法术。
道是自然规则,是一切之总纲,它是不可捉摸的。
法是规范,是人为制定的规矩,是可以被归纳总结的。
术则是具体的做事方法。
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平时玩玩法或是术是可以的,但不能将法与术当作根本。
以法为本的商鞅,吴起,韩非子,李斯哪一个落得了好下场?
他们对法则的理解与运用还不够精妙吗?
至于术,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没有道与法驾驭的术,要么是默默无闻的大匠,要么容易走上邪路,成为张让之流。
但只有道便足够吗?
士大夫们从董仲舒到郑玄,从朱熹到陆九渊,从王阳明到黄宗羲,他们又如何呢?
还不是走不出王朝周期律吗?
孔子看不起樊迟,觉得他是个小人。
认为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但他不知道,就算他把礼乐玩出花来,他也没办法将亩产不到200斤的粮食提升到亩产上千斤。
孟子在驳斥胤文公时,运用了一系列逻辑严谨的排比。
许行是农家,主张贤明的人应当与百姓一同耕种,一同吃食。
孟子则问:许子是亲自种粮食然后吃吗?
胤文公答:是的。
孟子又问:许子是亲自织布然后穿衣服吗?
胤文公答:不是。
孟子又问:许子戴帽子吗?
胤文公答:戴。
孟子问:是自己织的吗?
胤文公答::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