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廖立-第2/3页



    正因如此,先帝也没责罚他,而是重新任命廖立为巴郡太守。

    第二条,无有史料,不知真伪。

    第三条,确实是廖立能做出的事。

    第四条可就有些凶猛了。

    廖立以侍中身份为先帝守灵,按说这是格外亲近的意味。结果他在这个阶段,居然亲自杀了人,将人家脑袋砍掉。

    这也导致了他从两千石的侍中,权力核心,被贬为比两千石的长水校尉。

    廖立的主要问题便在于管不住那张嘴,总爱发牢骚,说怪话。

    但就才能而言,还是有的。

    这从导致他被废徙为民的那段话中能够看出。

    先帝不应该跟孙吴争夺荆南三郡,这直接导致张鲁投降曹操,曹军甚至打到了蜀中的巴郡。曹操将大量巴郡,汉中郡的百姓迁移走,这也是后来蜀汉孱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是孙吴第一次偷袭,先帝回师并没有什么好处,总不会有人觉得此时的蜀汉有能力与孙吴一较高低吧?

    还不如忍胯下之辱,获实利,抛虚名。

    将实实在在的好处——汉中拿到手里。

    关中进攻汉中要穿过秦岭,但蜀中进攻汉中则可走金牛道、米仓道,后勤压力倍减,且并不存在太大的地形劣势。

    这一点从后来的曹刘对峙于汉中可见一斑。

    巴郡,汉中郡虽然失而复得,但大量人口被曹操迁走,不得不说是蜀汉一次重要的失误。

    但廖立指责关羽却不该。关羽这都威震华夏,水淹七军,包围襄樊。

    谁能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几乎年年北伐的孙权他不装了。

    爷要当大魏吴王!

    闭门称至尊有什么好的?

    哪有大魏吴王的名号来的响亮?

    于是趁机偷袭江陵,拿下武陵、零陵、南郡。

    廖立还指责向朗、文恭、郭攸之、王连都是庸人,不足以任用。

    王连不提,他在廖立被贬之前就死了。

    向朗则因包庇马谡废除职务,贬回成都。

    这恰恰被廖立一语言中:朗昔奉马良兄弟,谓为圣人,今作长史,素能合道。

    至于郭攸之,作为与蒋琬、费祎、董允一同出现在《出师表》中的人物,也因碌碌无为而消失在历史之中,声名仅现于出师表中。

    廖立虽然嘴巴很臭,但看人眼光也算可以。

    另外便是丞相死后,廖立的长叹:

    吾终为左衽矣!

    这话起码有两层意思。

    一是,丞相已死,再也无人可用自己,自己这辈子只能生活在蛮夷之地。

    这从刘禅对他的惩罚之中可以看出:

    三苗乱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

    二是,化用了孔子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廖立意识到丞相身死,北伐再无成功的可能性。蜀汉的未来是作为一个割据政权被曹魏消灭掉。

    这种感伤是从国家层面上痛苦。

    丞相已死,北伐再无可能,到时候难道会是我廖公渊一人披发左衽吗?

    也正因为此,诸葛瞻愿意去拜见,征辟廖立。

    一是因为他被贬为民后没有怨恨贬他的丞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