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劝说来敏-第2/3页



    “你到底是从哪里学到的纵横家的话术?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倒是说说,这来老头怎么就三不朽了!”

    诸葛瞻端正冠冕,一脸严肃的看向来敏,只是闭口不言。

    来敏伸手延请:

    “还望武乡侯指教一二。”

    诸葛瞻缓缓说道:

    “我听说先生特别精通《仓颉篇》,那不知仓颉何以流芳千古呢?”

    来敏答:

    “自然是发明了字。”

    诸葛瞻又问:

    “先生就不想做个仓颉?”

    来敏一愣,无奈的摇了摇头:

    “要是造字有那么简单,我还当什么学士啊?天下之字早已有之,我还有什么可造的呢?”

    诸葛瞻追问道:

    “敢问仓颉是何时人物?”

    来敏答:

    “传说是黄帝时期的人物。”

    诸葛瞻又问:

    “先生可见过写于龟甲之上的文字?”

    “见过”

    “那么刻在鼎上的文字呢?”

    “也见过”

    “秦简上书写的呢?”

    “见过。”

    “前汉时帛书上写的呢?”

    “见过。”

    诸葛瞻的声音变大:

    “那么敢问先生了,我所提及的四个时期的字是否相同?”

    来敏摇了摇头:

    “并不相同。”

    诸葛瞻问道:

    “先生可知是什么缘故?”

    来敏一愣,稍加思索给出了回答:

    “一开始是模仿世上之物,接着逐渐演化成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

    诸葛瞻重重的行了一礼:

    “先生大才啊!”

    “一开始的文字不过是图画,最开始的人模仿身边事物的样子将其画下来;接着演化成象形文字,虽然看上去还有点图画的感觉,却已经有某些规律了;而到了两汉时,绝大多数的字已经没有图画,而是演化为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了。先生以为我说的对吗?”

    来敏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诸葛瞻继续说道:

    “文字从黄帝时期便已经发明,他们将文字刻在龟背上;周人将文字刻在鼎上;春秋时期的人们则用竹简记载文字;等到两汉时,则有高门大户用帛或者纸来书写,不知道先生觉得我说的对吗?”

    来敏思索片刻,再度点头。

    诸葛瞻直接一揖到底:

    “发明字的是仓颉,统一字的是始皇帝,而改进字的将会是先生您啊!”

    “现在的字笔画繁琐,黎庶们没有时间去学,也根本学不会。”

    “如果您能用您的知识来简化汉字,那您在历史上,可不就是做出了仓颉、始皇帝般的功绩吗?”

    来敏捋着胡须的手下意识的用力,将自己发白的胡须都揪掉了几根。

    他直勾勾的看向诸葛瞻:

    “我能做出仓颉那样的功绩?”

    诸葛瞻用坚定的眼神回应着来敏:

    “那些学会写字的黎庶会敬你如神!”

    诸葛瞻又添了一把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