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简化汉字



    诸葛瞻行礼道:

    “谯师,我先回去宣传此事了。”

    谯周点了点头:

    “亦可,这里环境秀丽;我干脆让令则他们帮我把东西都给搬到此处吧?”

    罗宪啊!

    诸葛瞻想了想,点头道:

    “自是可以。这里交给师父负责的话,我也能放心。”

    与谯周告别,诸葛瞻坐上马车回到了侯府中去。

    “镇恶、承嗣,你们带众家将于城中宣传,武侯府建武侯阁,允许一切士人前往武侯阁读书!”

    何随面色犹豫,诸葛瞻上前挽住何随的手说道:

    “季业是觉得有些不妥吗?直言不讳即可。”

    何随开口道:

    “侯爷上一次纵马狂奔就被杨仪检举到朝会上,这一次又...”

    诸葛瞻直接打断他的话:

    “无妨,反正已经被检举一次了,我是虱子多了不怕痒,随他去吧!”

    何随道:

    “既然如此,侯爷想要扩大藏书阁的影响力,我倒是有个主意。”

    诸葛瞻眼前一亮,将何随的手用力握住:

    “季业有何良策?”

    何随开口道:

    “自然是太学了!虽说蜀中文脉不兴,但先主在时也曾设立过太学。只是...”

    “只是执掌太学的孟光与来敏不是易与之辈啊!”

    诸葛瞻被勾起好奇心了,两个教学生的学士,有什么难相处的?

    何随吞吞吐吐的说道:

    “丞相在时曾评价来敏为:敏乱群,过于孔文举。”

    “孟光则喜欢直言不讳,所以他屡遭贬谪。”

    那也没什么啊!

    孔融的“父母无恩论”放在重视孝道的汉朝自然是惊世骇俗,但若是放在后世,那就是进步主义者了。

    孔融认为孩子是父母一时情起的产物,母亲不过是个器物罢了。这套理论在后世被简称为:生恩没有养恩重。

    孔融只不过是早生了1800年。

    诸葛瞻松了一口气。

    蜀汉太学内的本就是一州精华,哪怕不能成为自己人,只是亲善己方。那也是极好的!

    诸葛瞻开口问道:

    “来敏、孟光此二人有什么特长与喜好吗?”

    何随细想一下说道:

    “来敏很喜欢看书,精通《左氏春秋》,尤其精通《仓颉》、《尔雅》这种训诂学,特别喜欢校正古书上的文字。”

    诸葛瞻心中大喜,这种语言学家都有?

    他早就想将简体字普及,繁体字那一堆墨团看的他实在头疼。

    尤其是在他提出化夷为夏之策时,那种冲动愈发强烈。

    文字只是一种工具,作为工具自然是越简单越好,掌握的人越多越好。

    在这种情况下,笔画繁多的繁体字压根就不适合于开展扫盲运动。

    说来也是奇怪,诸葛瞻前世看过的历史穿越小说不算少,搞教育的许多,但简化汉字的一个都没有。

    更加神奇的则是连简化汉字都没搞过的他们,竟然能神奇的发展教育,并几年时间就出一大堆的新式人才。

    要知道即便以后世的超高行政率,那也是先简化汉字,再用三十年来扫盲,到了后来甚至有了更极端的二简字,只试行了几个月便被叫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