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愿天下读书人皆有书可读!-第2/3页



    其内部摆放一长桌,五六把竹椅,大小二十余平,并不显得逼仄,诸葛瞻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之上了二楼与三楼,发现是同样的结构,这才又下来。

    这就是诸葛瞻要的效果,就跟后世的赫鲁晓夫楼一样。

    监作郭据还想要装饰的华丽些,直接被诸葛瞻拒绝了。

    他要的是有用的功能,而非无用的装饰。

    不过向朗人呢?

    诸葛瞻好奇的询问着。

    谯周指了指主殿后方:

    “跟我来吧!”

    诸葛瞻跟在谯周身后,推开大殿后门,沿着一条通幽小径,大概走了半柱香的路程,最终停在了一处竹林处。

    竹林前有几栋竹屋以及一片空地,向朗坐在椅子上,一群少年则盘腿坐在地上,听着向朗讲学经义。

    一旁是条潺潺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还有几条小鱼游过。

    而那竹林内,诸葛瞻甚至能看见十多头黑白相间的滚滚或是趴伏在地上,或是高挂在竹子上。

    “瞻儿,你倒是找了个好地方啊!”向朗向诸葛瞻招了招手。

    诸葛瞻上前,对向朗行了一礼:

    “见过巨达先生。”

    又向众少年行礼道:

    “见过诸位兄长。”

    向朗哈哈一笑:

    “你这倒是把辈分给弄错了!”

    向朗随意的指着盘坐着的众人说:

    “张遵,西乡侯的孙子”

    “关彝,汉寿亭侯的孙子”

    “糜照,安汉将军的孙子”

    ....

    台下共计三十余人,尽是勋贵或荆襄士人的孙辈。

    好嘛,妥妥的一群二代。

    不,应该是三代。

    诸葛瞻不禁百感交集,那些跟自己同辈相交的二代们早已出仕任职。

    法正之子法邈为奉车都尉,外任为汉阳太守。赵统为虎贲中郎,督行领军。糜威为虎贲中郎将,费承为黄门侍郎,邓良为尚书郎,吕辰为成都县令。

    诸葛亮在47岁才老来得子,按照古人16、7岁就结婚的传统,他们的儿辈已到而立之年,孙辈则是15岁左右。

    看来是这群少年该叫自己叔叔了!

    诸葛瞻开口问道:

    “巨达叔,这是...什么情况?”

    向朗笑眯眯的捻着胡子:

    “你那武侯阁造的如此之大,集我们三家之书也没办法将其填满,没办法我只好去找同乡们帮忙了!”

    “听说你要建造藏书阁,他们不仅送来了书,还把人都给送来了。”

    “喏,你看。”

    诸葛瞻稍加思索便明白其中原委了,自己未来的崛起毋庸置疑,何况本就亲近,那先一步锦上添花自然是人人抢着要做。

    诸葛瞻点了点头,那索性将我这艘大船造的更大一些呗!

    凡水战,大胜小,坚胜脆。

    诸葛瞻对众人行了一礼:

    “我有一件不情之请,想要诸兄长帮我!”

    “我愿大开方便之门,令天下读书人皆有书可读。”

    “若让我一人宣传,不知要多久才有人知晓,不知诸位兄长可否于宗族之中宣告一番,并带想要学习的士人前来武侯阁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