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浊清之辩-第2/3页



    于国于家毫无用处,还不如一根厕筹,他不理我,我还不想理他呢!”

    谯周在诸葛瞻的脑袋上一敲,摇了摇头:

    “辅国这种视名利如粪土的高尚情操岂是你这般小儿能懂的?”

    诸葛瞻则鄙夷的说道:

    “那可真是有趣了,他视功名如粪土,名气却越来越大!”

    “拒绝了县令的征召才可能获得州郡的征召,拒绝州郡征召后可能得到三公征召,拒绝三公征召后可能得到皇帝征召。”

    “如果一位名士一路拒绝了所有征召最终被皇帝所征召,实际也就等同于跳过所有吏务直接成为朝臣。”

    “前汉时的商山四皓不就如此吗?他们四个老头有什么才能,又有什么功劳能够后来居上,担任太子太傅这样的官职?”

    诸葛瞻忍不住发出一声不屑的哼声:

    “这些清流于世无用,看着又碍眼,还不如将他们送入深山,隔绝人世,这岂不是两全其美的法子?”

    谯周一愣,细细思索,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不对,不对,总有真正的山中高士是不慕名利,而非将拒绝征召当作捷径。”

    诸葛瞻反驳道:

    “就算有不慕名利的山中高士那又如何?”

    “儒以文乱法,所谓高士无尺寸之功,却能位居功臣之上,凭什么?让这样的人身居高位,岂不是鼓励士人成为远离政务,只需一心修养身心即可。”

    “陛下明明需要达于政务之人辅佐,却又鼓励无所事事的高士,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谯周再问:

    “士人修身养性难道不对吗?”

    诸葛瞻答道:

    “既然修身养性,不问政务,那就不要踏足官场。就怕一些高人没有才能却占据高位,那才是国家的灾难呢!”

    “我听说魏国官员们以【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为荣,如果他们不改的话,恐怕亡国之日不远矣。”

    谯周复读一遍:

    “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

    好奇的问道:

    “此言读起来颇有韵律,还有点老庄的意思在里面。”

    诸葛瞻无情拆穿道:

    “呵,不过是尸位素餐之徒,不曾想竟有人以此为荣。”

    “我听说曹魏伪帝与胡妃打闹时,胡妃不幸将他的弄伤,伪帝气的大骂胡妃是‘将种’,却不料被胡妃反讽,伪帝不也是将种吗?伪帝脸上露出惭愧的表情。”

    “哼哼,没想到这年头,出身将门居然也算身份的污点了!”

    谯周的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诸葛瞻开口询问道:

    “老师觉得这样对吗?”

    谯周的脸皱成一团:

    “大底是不对的吧?”

    诸葛瞻哼唧道:

    “当年我父与杜微有书信,到了最后也要恭维杜微是清流,我父自谦是浊流。”

    “所谓的清流不过是泥塑雕像罢了!只要不做事,那便永远不会错,只要不会错,那便永远是清流。”

    “这群人,从一开始看不起黎庶,再到看不起将门,现在就连能任事的官员都看不起,再给这群清流一段时间,怕不是连陛下都不配与他们联姻。”

    谯周一声长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