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行刑
能够看着自己亲手抓获的凶手走上刑场,按理他应该有种快感,但不知怎么他泛起一种复杂的情绪,也许这种悲剧本不该发生。
……
那个时候,大家的工作任务愈来愈重了,因为九届全国人大会议将于3月5日召开。作为公安机关要确保会议的顺利召开,这是责无旁贷的。
“明天要处决一个犯人。”刘强刚刚参加完局里召开的紧急会议回来后说,“在会上局长布置了局里几个单位要参加刑场的保卫任务。”
“秘书科有任务吗?”戈冰剑问。
“有,搞好车辆保障。”
“哪里的杀人犯?”戈冰剑随意问了一句,因为在每一年县里都有几个人犯被判处死刑。今年这个时候处决人犯可能也有政治意味在里面。
“好像是凤凰的。”
“凤凰的?杀人犯是叫肖小秋么?”戈冰剑马上想起了去年的肖小秋故意杀人案。这个肖小秋外号“老七”,还是他亲手抓获和亲自审讯的呢。
“对,是他。”刘强想了一下肯定地说。
不知是出于一个什么原因,戈冰剑萌发了明天到刑场去看看的念头,从小至今,虽然时不时会在大街上看到醒目的地方会张贴着一些法院对罪犯的判决公告,其中判处死刑的就在他的名字上面打一个红红的叉,特别的醒目。也看过要处决人犯的时候,当地都会召开一个公开的大规模的宣判会,面对成百上千的群众当众宣布处决XX人犯,然后顺带宣判一些有期徒刑的人犯,再然后进行公开“游街”,数辆大卡车上,荷枪实弹的武警押着多个耷拉着脑袋的罪犯,脖子上挂着大大的“XX犯XXX”木牌,那么醒目和刺眼。如果是死刑犯,则在他的名字上画上一个大大的红叉……此举一度带来很好的“杀鸡骇猴”效果,但是虽然很有声势,但真正枪毙现场一般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游街”完后,大卡车就会载着死刑犯一溜烟地前往刑场,而刑场在哪儿,谁也不清楚。
曾经从新安市武警支队副参谋长转业的同事宋小明告诉过戈冰剑,哪怕是执行死刑的战士直到上车那会儿仍然不知道刑场在哪儿,有纪律规定,想问都不能问。有的地方有固定的刑场,有的地方没有固定的刑场,那就需要法院的同志先临时踩点确定刑场,而白天出去看地方找刑场太惹眼,一般都安排在晚上,还不能开法院的车,得悄悄的。刑场事先也不警戒,高度保密,知道地方的其实只有院长副院长等极少的几个人。再一个,刑场的要求也很高,道路交通要好,但不能离公路太近,里面的位置要大,又不能让群众围观,还要便于行刑。同时,前面最好有障碍物,防止‘流弹’殃及无辜,一句话就是要做到万无一失。
这种极少公开枪毙死刑犯的现实情况为死刑的执行过程涂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于是,有关“被枪毙人”以及“枪毙人的人”的各种传说和猜测就在民间流传着……包括戈冰剑哪怕是成了警察都没有到实地看过死刑犯的伏法,更何况这次枪毙的罪犯是他亲手抓获的。
于是他决定到现场去看看。
第二天上午9点,一溜警车拉开警报,一路呜呜叫着开往刑场。戈冰剑坐在刑警队的一辆警车里,看到路边行人纷纷止步,投来诧异的眼光和近乎惶惑的神色……
在以往,县里都会公开宣判一些死刑罪犯,后来可能有有识之士提出此举有失人道,与倡议的人权有些冲突,所以慢慢地就不再公开宣布死刑犯的处决,只是在执行后通知家属来收尸。这样一来,很多群众对这样大规模的警车出动表示不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刑场设在105国道旁边的一个山坳里,离当年戈冰剑工作过的凤凰圩镇不远。看来,这就是法院临时临刻找的地方了,从这个山坳的地理位置来看,并不是一直以来固定的刑场。
一溜警车到了刑场,跳下一批民警,按照预定方案找好自己的警戒位置,然后法院几个荷枪实弹的法警从一辆囚车上押下一个五花大绑的人来。
没错,是他,“老七”肖小秋!他脸上的那块疤痕依然是那么恐怖,惨白的脸更衬托出丑陋。
戈冰剑就站在执行地点旁几米远的地方,看着“老七”被两名法警推搡着在指定位置站好,他背上插着一块蒙着白纸的木牌:杀人犯肖小秋,上面醒目地打了一个大红的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