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典魂匠和奉尸官.楔-第2/2页
当年经历之人皆是惶恐了半辈子,那些个敌特鬼子虽是没有大炮使然,轻易破不了这夯土围墙,但这山槐庄也算是一个军事要地的地理条件,怎么的也不会如此经历一战后便是再不来犯,按理说是不会轻易放过才是,这一切倒是说来话长,只得是忆忆当时的状况才得知。反正啊,那一次,说这村民皆是因这典魂匠和奉尸官一门才幸免于难,所言不虚,倒是真事儿。
根据笔者幼小时的记忆,这山槐庄的围墙内东西大约三百米,南北大约在三百八十米左右,村里有两条南北大街,一条东西大街,全部是用石板铺砌的路面,下雨时利于雨水流泻,行走起来也绝不泥泞。村子内部四通八达,各个小巷子都是互相连通着的,没有一条死巷。
按照街道和巷子的布局,村子开有六个城门,其中南北门各两个,东西门各一个,每个城门都有用巨大青石凿成的圆拱形城门洞,城门洞里还有看门人居住的窑洞。村外有碎石铺筑的环村道路。
村内村外,座落着圣母庙、典尸庙、堆尸匝等四座大庙和观音庙、文香阁、水母庙等十座小庙。全村七千八百亩良田围绕在村子四周,纵横交错的引洪灌溉渠道有总渠、有支渠,恰如其分地利用了地理优势,犹如一张密结的网络。
出了村子,有通往四个方向的四条大道,由于出入都要经过引洪渠,因而,在这四条大道上分别建起了四座小石拱桥,分别叫做高桥、善桥、连桥、通桥。春天里,当遍地的麦苗泛绿之际,如果从高空往下看,整个村子犹如蛰伏在绿海里的一只巨形的老“鳖”,有头有尾,四条大道和四座小桥如同“鳖”的四肢和四肢上的关节。按照迷信的观点,这样的布局似乎在冥冥中成就了一种浑然天成的独特风水气候,在过去上千年的历史上,因为这层关系,在加上这颇为神秘的典魂匠和奉尸官两门所在,村子里倒是一直民风祥和,衣食自给自足,人杰地灵,能人才俊辈出。
反之,我们在返回去说说,大约在大清道光末年,有一位外来的风水先生路经此地,绕着村子转了又转,看了又看,画出了村子的风水地理图,仔细研判之下,大惊失色,呀呀呀,不得了!这村子成了精了,今后发达不可预料,不定是孕育一代枭雄还是一代妖孽,得想办法破了这风水,添一点正气。于是,这风水先生前去找村里管事的,当时叫做公直,窃以为也许就是现今的村委主任吧,抛出一番高论。
先生言道,岭鬼寨来也非凡,往也非凡。不沾上天恩泽,自带大地灵气,虽非高人指点,然建筑格局与地理环境浑然天成,奈何整体构架惜非善类,若能加以调理补缺,将来发达不可限量。
村里的头头们闻此言,犹似醐醍灌顶,对先生佩服地五体投地,急忙设宴款待,讨教修补之法。先生眼珠一轮,心内窃笑,这一代的人如此推崇这颇为玄妙的两门,自己便是投其所好,当下酒足饭饱之后,提出在村子正北,修建一座典尸庙,并言之凿凿,这村寨占地面积及广,更是延续两门许久,之所以能够一方太平,便是因为那《山槐庄地博志》所记载的那个“尸老”如今这地儿若是要大改格局,造出能够聚集一方气运和道根的也唯有那“尸老”二门,如此传承百余年,独享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的香火祭祀,为何?“尸老”当年便是未这一亩三分地儿改过运道啊,这典魂匠和奉尸官二门刚是为这庄子避过灾,如此典尸二门坐镇,正气日盛,村里日后是必出一代经天纬地之才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