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叫李宅是我们本地人都这样称呼,我们家也不要药铺,本应叫顾家中药铺”彦青解释到,“如果是管望火楼的人送来的应该不会错了”“没有错,这是哥哥的字迹!”绣文展开信并坚定的回答,边看信眼泪也止不住地流着,一滴一滴全部印在了信上,字迹也变得越发模糊起来,“文文快别哭!你自幼读书识得字,快说给我们听听有什么好消息?”倩儿着急地问。
“文儿,别哭!小心你的眼泪把信都染模糊了反而看不清”彦青心疼地安慰,赶忙递给了她一条青花手巾帮文文拭了眼泪。文文定了定神说:“没有寄错是哥哥来的信,他说汴京已失守,带了几路人马退到了靖州,现在已经与嫂嫂会合,可是嫂嫂现在有孕在身不能远行,所以哥哥恐怕要到明年夏至,嫂嫂生下孩儿才可方便上路,哥哥说父亲因汴京失守并弃城而逃,本应是大罪但是翰林司念他年岁已高,又是小官加之高祖曾有功建业,所以让父亲带功赎罪,而今他已带着家眷在建业安定下来,就让他掌管望火楼,父亲南渡而来身体各种不适,虽无大碍但再也不可车马劳碌,会派人来接咱们去建业,等明年重阳之前哥哥也会在建业与我们会合。”绣文重复完信上的内容兴奋地告诉大家,然而她完全没有注意到此刻彦青脸上的失落,彦青听完转过头去不语,只是背对着她默默地坐着什么也不说,绣文好像明白了些什么,走到彦青的面前小声说:“哥哥也说如果我在这里还适应,也可以不用那么急着回到建业,望火楼的人都是可以相信的,会定时托他们送饮食家用之物,待到我适应南方的环境等明年他到建业之时可一同前往,也担心我一个人去建业因不熟父亲外娶的新姨娘而生嫌隙,我这就回信告诉哥哥明年重阳节前再动身,你说好不好?好不好嘛?”绣文着急地拉起了彦青的手,彦青看着绣文只是轻声地回应“好啊”“文文今天都是好消息,就让彦青跟咱们一起守岁可好?”倩儿看这一动不动的两个人首先打破了平静。“好啊,你说好不好?”绣文回头问彦青。彦青定了定神轻声应“好啊,我今天带来很多面粉,咱们可以做沙鱼两熟我在书上看过,听说汴京有一个很有名的酒楼叫碧江楼,里面最有名的就是这种两熟鱼我还没吃过,今天咱们试试看如何?”彦青问。
“嗯,这是一个好主意!父亲在翰林司的时候总会带一些好吃的回来给我吃,像什么:三脆羹,听说是三种山野时蔬制成的羹,味道很是鲜美;还有群仙羹其中有八味原料,味道更是绝佳!莲花鸭签油而不腻。”文文来了兴致补充道。
“可是我还很想吃一碗每年生日父亲做的长寿面”文文忽然顿住了。
“绣文!快别说了!现在让我们望梅止渴不成?”周全笑着赶紧打断文文的话。
他这一问惹得贾绣文破涕而笑,大家全笑了,终于屋子里充满了过年的气氛。
“倩儿,今天可以试着做假河鲀怎样?”绣文问。
“听你的”倩儿看到渐渐展颜的绣文答道。
彦青抬来了面粉,倩儿去准备厨房用具,周全跑去生火,绣文像一只蝴蝶一样在厨房里飞来飞去忙来忙去怎么也停不下来。绣文把面粉铺到竹板上,先是洒下淡淡的一层,倩儿将活好的面团一个一个排成队放在板上,绣文用剪刀先将捏好的面团剪出鱼鳞的模样,最后用枸杞和芝麻装点一番,终于一个假熟鱼做好了,彦青全程都在学着做并安静地看着绣文,“倩儿让我去蒸面吧。”文文道,“好吧,小心不要被烫到了!”倩儿应声。话还没有说完,绣文就抬着一整竹板的“假熟鱼”奔向了厨房。
“我自幼在贾府长大,文儿待我如姐妹,从未让我受气,如今我见你待文儿真心好,她也过了及弁之年,如果还留在汴京文儿也是要出嫁了”倩儿小声地对彦青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