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灵堂
灵堂设在后村,而我家在村中央,再加上下起了小雨,去的路上要经过几条山间的泥泞小路,坑洼颇多。
“黑的是泥亮的是水,都要跨过去!”心里默念着父亲告诉我走泥路的秘诀,我大踏步走着,没有想到的是徐老汉竟然也加快了速度,用健步如飞来形容也不夸张。
边走路时,徐老汉这个老牌的“八仙”告诉了我一些抬棺材的要诀,首先不要先起腰,等大伙喊一二三起的时候才能起腰;其次走山路的时候,龙架也就是外行人叫的丧架不能离肩,不然会惹恼死者。由于时间关系还有我就不在这一一叙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了解。
当我们来到灵堂时,远远的就听到有些人在哭泣。我随意瞄了一眼,披麻戴孝的人不多,因为后辈早就死在了前头。
灵堂的外架是用蓝色的塑料垫搭建,正门口的上方是白底黑字的‘奠’,左右俩侧挂着一副挽联,道“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灵堂中央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李老遗像。遗像前面是插满了清香的炉子,而下面则是支起的一口火盆,里面烧着叠叠黄色的糙纸。这种东西我们那叫做火纸,一碰火就会燃成棉絮状的灰烬。这些火纸烧完就是阴间的钱,死者可以尽数带走。所以一般来说这火盆里的火是从来不会熄灭的,毕竟没有人会嫌钱多,不管这人是生是死。
我上完香、烧过纸、又磕了几个头,这才往桌子后面的那口大号黑棺走去,只见棺面在蜡烛的照耀下显得油蜡发亮。虽说我接受过“高等教育”,也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但此时此刻面对那口漆黑的大棺,心里还是瘆的慌。
几个老人家带着小孩正坐在棺材前抽泣,见我们去了以后,给我和徐老汉俩一人一个红包,一包十块钱的白沙烟,一块白手帕和双新鞋子。
“老头子倔脾气,死了还这么讲究。”那老人家又单独给了徐老汉一个红包,“所以还要麻烦徐师傅了,现在的那些人我不放心。”
“俺现在虽然不能抬了,但有俺跟着保准没事!”徐老汉打着包票。
老人家总算是舒出一口气,只不过又抬头看了我一眼,面露诧异,倒也没有多说什么,抱着小孩守在棺材旁边,应该只是奇怪我一个小年轻怎么会干这种事情吧。
很快,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个八仙,我虽然不认识但也知道都是我们村的。细数之下,连我在内一共八人。那些八仙见到我,非常友善,问长问短一番,又教了我一些他们抬棺材的心德,让我不要害怕,说抬龙柩是做善事,鬼神一般不会招惹我们。听他们这么一说,心中的那点害怕被冲淡了许多,很快就跟他们打成一片。
因为第二天寅时头就要将棺材抬出房屋,所以这一夜我们这些八仙也不能睡觉,同样要和家属一起守夜。
年轻人睡眠重,到了下半夜我就有些疲惫了,感觉上下眼皮在不停地打架,好几次都差点睡了过去。而这种状态在距离出棺只有两个小时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凌晨一点多,我因为先前水喝得多了些,尿急。于是我问死者家属要了个手电筒,就往灵堂外面的茅房走去。而在经过那口漆黑棺材时,我不经意地往缝隙里面那么一瞟,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头……头呢?”我一把将徐老汉拉到外面,牙齿不断打着磕。
“头,什么头?”
“你别给我装傻,那李老的头呢?”原来我刚刚在棺材里面看见的竟然是一具无头尸,脖子上空荡荡的。
“不是和你说了是被轧死的吗,那头自然是被轧烂了啊,听说一团糟,贴在路上用手指抠都抠不下来,所以后来干脆就没要了!”徐老汉在那儿云淡风轻地说着,我胃里却是一阵翻江倒海。
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要知道是这种惨相,给一千都不会来!死者要是身首异处的话可是要产生极大怨气的!因为受到无头尸的影响,我没有心情再进灵堂,就蹲在外面抽着闷头烟。
大道清冷,在这丰都之地,此时是个禁忌。风就跟刀子片一样,刮在脸上生疼。我裹紧了外套,忍不住一连打了好几个寒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