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希望再现
赵同见曹丞相低头不语,自知拿出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周远槐的死因有异,于是又说道:“丞相,若要知道将军死于中毒,还有一法可证明,只是此法有些为难。”
曹丞相问其是何方法,赵同道:“我曾听闻仵作验尸时,凡是中毒而死的人,都会在身体上留下印记,即使日后化为白骨,中毒的部位也是呈现与常人不同的黑色印记,所以……”
他的意思是要对故去四年的周远槐开棺验尸,曹丞相惊骇之余,拍桌叱道:“胡说八道!什么周将军被人下毒谋害,你还想开棺验尸?就凭你说的这几句无凭无据的胡诌之言和一张没有任何毒药记载的药方?老夫凭什么信你!”
赵同心急如焚,忙道:“丞相大人明鉴!周将军留我身边十余载,待我如亲人,我只恨自己当年对此事无能为力。现在我又在高大人手下做事,更加不可能用子虚乌有的事去陷害于他,不然,我既无靠山,又拿不出更多的证据,这样做对我有什么好处?今见高大人有失势之虞,所以才冒死进谏!”
曹丞相又何曾没想到过这一层,只是周远槐被害一事太过匪夷所思。
乍听之下,他也感到难以置信,而开棺验尸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稍有差池,不仅令朝廷蒙羞,被扣上侮辱大将的恶名,他这个丞相之位更是岌岌可危。
他不做丞相不要紧,只怕将来高闻远这群小人在朝中胡作非为,更加肆无忌惮。
何况凭借赵同与周远槐的关系,他是断然不会随便拿此事开玩笑。
曹丞相沉思片刻,又问他,“既然药方无从查起,那么当年给周将军看过病的郎中,四年来你可有查到过什么线索?”
赵同说道:“当年给周将军看过病的军医和郎中甚多,第一位军医是周将军初次发病,也就是随神策军出征前的那一次,他叫沈沛初;第二位军医是高大人带去给周将军治病的,叫周成然;第三……第三就是宫里的御医,这就不是我能查得到的范围了;第五位是周将军回乡后,也是我今天带来的药方,郎中张大年所开;第六位是我发现将军的药里有异常后找来李郎中,除了沈沛初、周成然和宫里的御医我接触不到以外,我后来一一查访过张大年和李郎中的家眷,他们不是跌落山崖,就是被山贼所害,都是意外而死,可说是一无所获。可我始终觉得,这背后没有那么多的巧合。”
曹丞相长长叹了口气,此事不仅干系重大,涉及人物之繁杂,线索之薄弱,实在令人忧愁不已。
他身为一朝丞相尚且深感无力,何况赵同一介士卒将此事深藏心底,又有冤无处伸,不敢深思,他这四年来又是如何度过。
赵同又说道:“这四年来,我在军中几乎沦为打杂的小卒,虽然身份低微,可对于周将军的死,我一刻也不敢忘怀。此番冒死来见丞相,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来阴曹地府见到将军,我也好对他有个交代,只是没能手刃真凶,却也死不瞑目!”
曹丞相搀扶起他,胸中感慨万千,含泪道:“谁说你身份低微了?你和周将军才应是功标青史的大英雄,可惜好人不长命,你为大燕立下了汗马功劳,沙场归来却遭小人贬职,这是朝廷失职!今天的事,你暂且不要对外透露半句,我即刻就进宫面圣,请皇上来为周将军昭雪!”
赵同听见曹丞相这番肺腑之言,心头热血上涌,眼鼻发酸,他苦等了四年,终于有人愿意相信自己,冒着丟官的风险为周远槐昭雪。当时胸中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送走了赵同后,曹丞相一刻也不耽误,立时就进宫面圣。
适时,皇上正在批阅奏章,四下也无其他大臣在场,只有李公公在旁侍奉茶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