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见过
竹林对面山坡小道上,有三人相伴行于其中,一老一小在前探路,一青年背着背篓紧随其后。
“还有多远啊?”元昇用双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问道。
“不远了,不远了,元先生。咱们马上就到了。”
元昇叹息一声继续赶路。
今天的天气属实变化无常,午时阳光撒地,午后细雨绵绵,本以为这天气应该会一直阴沉下去,谁能想到快到傍晚时分了。好家伙,这天气又晴开了,现在天气又变得有几分闷热。
再加上一段时间的赶路,确实有点让人感到一些劳累。其实元昇本想着直接御风行至竹林对面的山上,但想着黄老先生都只是徒步前行,便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元昇想了想,独自感叹道。又是清明了啊,时间过得真快。已经记不清这是出来的第几个年头了,也不知故乡故人是否还好,还安稳否。
不周见着元昇脸上露出些许的愁容。便停下来开口问道,“元先生,您怎么了,怎么满脸的愁容啊?”
“没什么,只是有点劳累罢了。”元昇摆摆手说道。“继续走吧,早点走到,早点弄好,早点回去吃晚饭。”
不周闻言也没多想只是点点头,“嗯嗯,好的好的。”
不到半个时辰,三人终于来到了山顶。三人只见,此山山顶没有任何一颗树,整个山坡上布满了蒲公英,在蒲公英汇集的中心位置,有一颗坟孤立于此。与它相伴的只有坟前的一个木制墓碑和这满山遍野的蒲公英。
老人依旧熟练的摆好贡品之类的东西。与竹林下的枯坟不同,这个坟是刚修建没几年的,因此坟上也不会有杂树生长于上。
由于这颗坟整体上来说相较“干净”,所以老人的准备工作也没需要多少时间,现在就已经开始着手烧香,烧纸一事了。
不周见着爷爷已经弄得差不多了,就缓缓的从自己的袖子里面掏出了几颗糖果,孩子慢慢的将糖果放在贡品的居中位置。放好后,不周起身对着墓碑作了三揖,随后又跪下去磕了三个头。
与不周不同,元昇只是取出自己腰间的酒葫芦,然后在坟前倒了一些酒水。元昇低喃着,“老先生,您走的太匆忙了,我都还没机会见过你就走了,实在是憾事。我们虽从未见过面,但就根据我在村里其他老先生那里听来的关于您的一些事。我就知道,您应该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可惜天公不作美啊,没能和你一起喝一杯酒,实在是件憾事。”说罢元昇又从酒葫芦里倒了一些酒出来,随后自己也喝了一大口。
黄曦是最后作揖的人。面对这个曾经老朋友的坟,老人的心里没有一丝悲伤难受,反而还为陈老先生感到开心。为他终于能够不再忍受这孤身一声的孤苦而感到开心。
这位姓陈名得福的老人,虽然名得福,可一生却从未有福。
其实老人第一次与黄曦见面时并不是在黄曦来到这白马庙之时。而是在更早以前,在陈姓老人还是一个孩童之时。
那是一个有些许微冷的早晨。当时尚且只有五岁的孩子孤身一人在宏周城街头蹲着。而那条街道里面有一座书院,书院名为求知。
孩子是孤儿,父亲在逃荒时死了,而孩子的母亲在将孩子送至宏周城城门外时也断了气,最终只有年仅五岁的孩子成功进了宏周城。
当时守城的守卫看见了这一幕,内心感到一丝酸楚。或许是因为守卫家中也有一个同逃荒孩子一般年龄的孩子,或是因为其他什么,最终守卫见孩子可怜,便给了孩子点吃食,让他不至于就此陪他母亲而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