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礼
在农人的生活中,常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眼瞅着马上也要到清明了,竹林下的老人也开始了今年的庄种。其实按理来说只有老人与孩子相伴过生活,是不需要种很多的菜的,但老人却不这样斤斤计较,每到种植蔬菜瓜果的时候,儒衫老人总是会多种出几个人的分量来。
除去自己与孙儿两人的分量外,老人还会将多种的一些蔬菜给村里面的一些老人孩子们送去。
虽说自己也是个老人,但黄曦却不这样认为,想倒也是,对于修道之人来说。一百岁和一千岁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不过是见识世间人情冷暖的多寡罢了。活得久自然就要见得多点,这是很正常的事。
尤其还是对于黄曦这般常年生活在山下的修道之人来说更是如此。活了早已千年有余的光阴,老人早已看淡了人世间的生死别离。不过每当村里面有那个老人过世了,黄曦还是会积极的去帮助点做点事,作为村里的村塾先生。要说其他需要出很大力气的活,主人家不会让自己干也实属正常。可倘若是记账,写字类的纸面上活计还不让自己出出手,黄曦也不会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肯定会主动去和主人家讲清楚,问个明白。
这不前些年就出现了类似的事嘛。前几年村东头的一个孤寡老人在黄昏之际悄然的闭上了双眼。闭眼时老人正坐在自家院子里闲坐着,或许是看着眼前的鸭子们一家太活泼,太幸福。老人早已布满褶皱的脸上不觉多了些哀伤。
望着即将落下的夕阳,老人的目光里多了些忧愁与解脱。老人在闭眼前再看了一眼正相互追赶着回笼的鸭子,脸上的忧愁少了几分,随即多了几许笑意。
老人姓陈,名得福。
按理说村里倘若有老人过世,总会让身为村塾先生的黄曦去做记账,写诰词一类的书面事。可当那位名为得福的陈老爷子仙逝的时候,村里人却出奇的一致没让黄老爷子去做这件事。只是陈老爷子身前曾经就对村里街坊们交代过,“倘若自己以后比那个黄老先生先走一步,你们切记不要让他来主持我的丧礼一事。”说到这时老人难免有些感伤,不让黄曦为自己主办丧礼倒不是因为自己与黄曦不合啊,闹过啥矛盾之类的。反而这位陈姓老人身前就一直与黄曦关系非常好。每当村塾放假的时候,两个老人经常相约手谈几局。虽然多是身为村塾先生的黄曦赢,不过对于老人来说到也是很快乐的事了,毕竟不只说自己村里,就连隔壁几个相连的兄弟村落里,谁敢说自己能够赢黄曦一局的。对老人而言,输棋本就没啥,何况还是输给黄曦呢。
自从不周记事以来,陈姓老人就自己一个人住在村里了,身旁也没有个把儿女子嗣来照顾。所以很多时候老人会有些许力不从心。有次天降暴雨,老人的屋子经不住暴雨的猛烈冲刷击打。导致有一面泥土墙壁被大雨所摧毁。而只凭自己是很难去修缮完整好一面土墙的。不过好在村里人都熟络,都会相互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那次的修补房屋就多靠村里人的帮忙才得以重归于好。
不过倘若是修补房屋一事能够顺顺利利的圆满完成,老人也会轻松很多,无非就是自己做一大桌丰盛的晚饭,再买点上好的土烧来招待来帮忙的乡里乡亲也就算得上尽心尽力了。可谁曾想,偏偏会发生点小意外,身为村塾先生的黄曦在修补屋顶的时候不小心从上面跌落了下来,虽说黄曦说没什么,叫大家不用担心。可身为主人的老人又怎么可能不多想呢,毕竟是为了修补自己的房屋才受的伤,而且若不是自己与黄老先生算的是有那么些交情,人又怎会拖着已过包百的身体来做这些体力活呢。因此自此以后,老人面对黄老先生时便有了些愧疚。时常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去补偿一下黄曦。可说是补偿,可自己又能补偿什么呢。若是做一些需要出力气的活计,自己还不如人家有力呢,黄曦虽然是个读书人,可农活庄稼这类活计可不比一般农人差了,而且老人身体好,也没啥太大毛病。反观自己,虽说两人都同为已过耳顺之年的老人,可陈老爷子心里很清楚自己比黄曦的身子骨差了很多,根本帮不上人什么忙。可作为一个农民来说,既然在自己拿手的地方都做不了什么能够作为补偿的,更何谈其他方面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