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岁穷月尽,挨年近晚,又至除夕。
扶周国边境处的一个小村庄里,夕阳落入荒山之际,村子四方的炊烟正袅袅升起,随后村子四处响起了村妇呼喊孩童吃饭的声音。
村子一角,竹林下。一个小男孩正飞奔着跑回家。一路上希冀着爷爷能够给自己做顿好吃的,虽然男孩不是那种不能吃苦的孩子,可每当看见同龄人有零花钱去买糖葫芦吃的时候,内心也有些许羡慕之意。不过孩子却从未向谁表现出来过。
爷爷、爷爷,您在做什么呢?小男孩一脸疑惑的看着自己的爷爷。竹林下的茅屋里,身穿一席泛白青衫,头别一枚竹制发簪的老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在灶台旁做饭,而是在堂屋里痴痴的站着。
爷爷、爷爷。男孩侧身弯着腰再喊了高瘦老人一声,这次身穿青衫的老人回过神了啦,转头先笑望着这个小机灵鬼。
呦,不周回来了。又跑哪里疯玩去啦啊,老人一脸慈祥的看着孩子。低身用手摸着孩子的头,笑了笑说道,怎么全身脏兮兮的。
是不是又和村东边的那几个小顽童跑去河边挖笋刨土去了。
孩子腼腆的笑着没有说话,一边低着头,一边玩弄着手指,仿佛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与孩子逗笑罢,老人重新回过头看向神龛上的几个牌位。神龛是用普通的山林桃木制成的,在近距离上香的时候偶有些许芳香可以传入上香者的鼻中。
不周看着爷爷这个罕见样子充满了好奇又不解。
在孩子的印象中每年过年老人其实都不会太在意这个神龛的,虽说自己的爷爷是村里的村塾先生。但好像爷爷却从没表现过太过礼敬神明先祖之类的举动。
至于神龛上面到底有什么孩子从未知道过,毕竟不周现在还只是一个虚岁八岁的小顽童呢,还够不到上面去呢。
不周压低嗓音询问爷爷,爷爷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哇,今天是除夕哎,莫雨他们今天和我说他们家里要做一大堆好吃的,多到一个方桌也摆不完呢。
说罢,不周挠挠脸,可能是怕自己说的太多了影响爷爷现在可能正在做的正事,赶忙又补了几句。其实我现在还不饿的呢,我们今天在外面挖了好多好多的笋子呢,而且莫雨还从旁边的地里弄了好多的萝卜来吃呢。不周笑着望向自己的爷爷。
虽然不周的话语里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现在还不饿,但可能事先不周没有和自己的小肚子沟通好,以至于不周的话语刚落,小肚子就发出了一系列的响声。不周飞速的按了一下不听话的肚子随即尴尬的笑了笑。
好啦好啦,就你机灵懂事。老人的视线从神龛上移出,转而望向自己的孙子说,走,咱们做年夜饭去,又不是第一次两个人吃年夜饭啦,没啥大不了的。
老人抱着不周,将他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一手扶着小家伙,大步跨出堂屋门去。
定昏时分,扶周国京城灯火绚烂,四处张灯结彩,永宁河两边的商家店铺红灯满挂,时有窗边娇娘用手捏着手绢笑着望向路上行走的豪门贵子、行商走卒,满脸笑意的打趣着行人。
永宁河边,燕雀楼顶。两个青年坐在房檐上笑看着这永宁河的殷殷艳艳。一身穿麻衣,腰挎一个古制葫芦酒壶的青年,壶身以朱砂刻笔斜刻放荡二字。青年豪气的喝了一口酒,转头看向另一个儒生青年问道,“李兄,觉得这京城可还行?”
儒生青年笑着答到,“宏周城四周景色属实配得上一个山水神迹美珠里的称赞,城内生民各有所乐,官民相亲可谓壮兮、善兮。”
儒生青年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脚下永定河街道的殷殷艳艳,又补了一句,“只不过这永定河太过于红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