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仙道七境-第2/2页



    进入藏经阁后,他发现一楼之中都是一些各国的地理志啊,奇事秘闻之类,这些对他现在来说都不重要,他直接步入了二楼。

    步入二楼后,映入眼帘就是太阴仙经,李凤见状直接翻开太阴仙经细细研读了起来,修仙体系是最早出现的修行体系之一,主修元神,辅修肉身,引动天地之力,天人合一。

    修仙与练武同样划分七境,第一境观想,第二境筑基,第三境金丹,第四境夜游境,第五境日游,第六境渡劫境,第七境证道成仙。

    第一境观想境,修仙之路起于观想,观想,是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观大千世界诸天万物,重塑自身,观想有三个方向,观想他物、观想自身、观想自我,观想之法,壮大神魂后,便可以神魂之力筑基。

    第二境筑基境,也被称为百日筑基,就是以神魂之力要打通经脉,达到真身无漏的境界,筑基后精气神皆足,气脉初通,身体强健。

    第三境金丹境,一颗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足以说明金丹境的强大,修道者一旦达到金丹境将会是质变,与妖族化形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仙道第三境金丹境修成后诸般奥义,无师自通,法力自涌,神通自现。

    第四境夜游境,金丹巅峰之后就是要缔结阴神,所谓阴神就是元神的一种,到了这一步便可阴神离体,运用阴神之力对敌。

    第五境日游境,元神完全可以暴露在阳光下,所以日游境又被称为阳神,初步摆脱肉身桎梏,阳神遨游天地,无拘无束。纵使肉身湮灭,只需要花费一定的代价,便可重塑肉身。

    第六境渡劫境,阳神大成后,需要地水风火四重劫难,度过了,一重劫难,则享受一千年寿元,渡不过化为飞灰。

    第七境证道天仙境,四重劫难度过后,方为天仙,万劫不磨之躯,超脱轮回外,不在五行中,逍遥天地间,长生世间。

    修仙与练武,两者并没有高下之分,武道分为大夏所修行的真气武道和北漠所修行的血脉武道两脉,修仙也分为三脉,鬼仙,神仙,天仙。

    鬼仙一脉,修炼地魂,侧重感悟地煞之力,最终成就了鬼仙,神仙一脉,侧重于感悟人道变化,吸收香火之力,化为了神仙。

    天仙一脉追求则是长生逍遥,驻世长存,仙道十门多数走的都是天仙一脉。天仙一脉,创造的各个仙道门派,居于深山之中,隐而不现,只是招收弟子时,出现而已,或是一些真传弟子,行走在人间,太**宫就是如此。

    鬼仙一脉,创造了阴曹地府,十八地狱,六道轮回,阴曹地府,只是在民间有传说而已,具体如何,具体在何方,根本不知,近乎于传说,以至于李凤觉得压根不存在,可在太**宫的典籍中,他们确是存在的。

    神仙一脉,开辟了神国,在人间建立了信仰,比如说大夏朝廷册封诸多英雄先贤为城隍与土地都是神仙一脉的,而神仙一脉,神仙居住在神国中,很少显圣,原因就是他们要受到人道皇朝的制约,皇朝要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得干什么,受制于人,当然那是指些小毛神,五境以上的神仙一脉的修者只有受制百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