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迷雾 15



    支书看看组长又望望教授,组长仍在工作笔记本上记写着,没有发声,教授则停笔,以笔尾轻敲着本面,又在想着什么心事。

    鱼头与我同年,大我月份,我喜他快人快语,心生亲近,前天驻村饭桌上吃的那道鲜美鱼汤,此刻仍回昧心中,我插话赞道:“鱼头兄,你鱼养得真不错,我从未吃过如此鲜美的草鱼。”

    鱼头听我赞誉,脸一下黑红起来,忙不好意思说道:“陈干事,我全是乱养,今后还请多多指导,鱼好吃就好,改天我再捉几尾送来。”说完,他有意无意瞄看了教授一眼,而我神经质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也跟着好奇偷瞄了一眼教授,教授此时放下水笔,埋头专心翻看起他那本厚大的笔记本。

    接下来汇报是袁主任,她的汇报与她做事一样麻利。

    她如同竹筒倒豆一般,快速将黄茧村妇女年龄层次、生育情况、生产生活情况介绍了一番,她也非常守时,讲述在10分钟之内完成,组长就此听得很是认真,在袁主任汇报完后,还与袁主任核实一些数据情况,在他工作笔记本上做着改写。洪喜是前年换届新增选上来的村委,之前他跟着镇上的工程队常在外做工程水电,后扶贫工作组驻村开始修建黄茧隧道,为了山村能与外早日连通,他放弃外出打工,主动留了下来,帮着工作组工程队修通隧道。洪喜的汇报主要都是他之前所负责的相关隧道工程,听着专业、细致且还简明,我们从中能感到他做事格外踏实与负责。

    最后汇报的是支书黄洪翮。

    支书端正平和地坐在教授身边,远高众人一头,他说话不急不躁十分和缓,让人愿意听闻,此点与组长很似,不过组长给人温和之中含着睿智、蕴着取舍、肩负责任,而支书平和之下只是随和。

    支书说道:“村里工作全是各个村委分担完成,自已日常多是做些从中调度事宜,现向工作组汇报下黄茧村在改革开放后,所经历的几个发展历程,希望能对下一步扶贫工作推进有所帮助。”

    说完,他看向组长,组长轻轻点点头。

    支书继说道:“改革开放后,我们黄茧村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相关政策出台,黄茧村在联产承包制基础上,开始尝试发展村集体经济,搞起了山橘子种植,村民们生产积极性高涨,自给自足还有结余,日子过得平顺;第二阶段是进入90年代,随着全国经济快速发展,村民们通过镇、县活动,开始了解外部世界,年轻人不再安于留守,而是通过努力打拼,尝试着走出大山,走出三山镇,走出山竹县城,北上南下加入进全国打工大潮之中,发展中的村集体经济,因人力流失陷入停滞;第三阶段是21世纪的当下,黄茧村地理偏僻闭塞,加之人力流失,观念、技术、信息与资金等发展各要素都匮乏,山村衰退严重,已失去自我发展动力,幸亏这时,仲根寻得山橘子商机,抓住了机会,重新管理培植山橘子,村委与食品厂签订了合作,为衰落的黄茧村续充新血,留住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丝命脉,这时整个黄茧村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少许村集体经济混杂发展模式中,村民们的生活仅停留于温饱水平。”

    支书讲到这里,语气低缓,停顿了下来,阵阵地瓜闷烤的香气,从后厨隐隐飘来,袁主任悄身离去查看。

    清了清嗓子后,支书继续道:“三年前,这一切开始发生根本性转变,省里派驻的扶贫工作组驻进了我们村,工作组结合村情,快速拿出的扶贫方案,开始帮助黄茧村修建外连进出隧道,同时完善了电力、照明、三网开通等一批基础建设,在这之中,特别是经共同努力,工作组以生命修通的这条黄茧隧道,真真切切为黄茧村未来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让村民感受到了党恩,获得便利与实惠,极大鼓舞了村民跟着工作组谋发展减贫困的信心,一些在外打工的村里人,也陆续开始关注村子变化,我们村委已统一思想,将带头坚决服从工作组要求,听从工作组指挥,不辜负在此牺牲的三位工作组同志遗志,不辜负全体黄茧村村民的脱贫托付与期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