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新故事的效果-第2/3页



        赵禹对《聊斋》中的故事只知道个大概,做不到原版照抄,需要自己加工一下。

        另外,《聊斋》中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赵禹也要把它们剔除掉,毕竟他是为了挣银子,不想惹麻烦,他的小身板也承担不起大风浪。

        所以这一来二去,写故事就需要时间,为了能够及时给胡老四故事,就要抓紧写了。

        于是。

        自这天起,赵禹每天又多了一件写故事的事情,这让他本就充实的私塾生活又平添了几分乐趣。

        而时间也在这样安静又充实中,过去了两日。

        这两日,常宁县内却刮起了一阵小旋风。

        胡老四拿到赵禹的故事后,经过一晚上的准备,第二天便在福禄茶楼开讲。

        那故事一出,顿时在常宁县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新奇的鬼怪故事,冲破封建礼数的人鬼之恋!

        这给精神娱乐缺乏的明朝百姓带来了极度的听觉冲击,也激发了他们的猎奇心理,个个跑到福禄茶楼去听的同时,争相传颂,很是在常宁县内引起了大热闹。

        甚至赵禹他们这个小小私塾,都是受到了影响。

        一个个半大孩子嚷嚷着要去睡荒寺古庙,要去来一场独特的奇遇,很是热闹。

        而在私塾内外旋风涌动时,我们的始作俑者,此时却又在给这股旋风注入新的活力。

        私塾庭院的那堵院墙边。

        夕阳下。

        高高的院墙把私塾从城内分隔开来,在院墙上,有着一个用镂空砖建造的圆形花格镂空窗,能够透过镂空窗看到私塾内外。

        此时,在院墙的里面,赵禹坐在镂空窗前的石桌边,手拿着书本,津津有味地看着。

        当然,赵禹看书是假,他的心思全放在旁边的镂空窗上。

        在镂空窗的外边,茂密的树叶间,此刻正有一张老脸紧贴着镂空窗,瞪着三角眼满是期待又急切地看着赵禹。

        此人,正是福禄茶楼的说书人,胡老四!

        “小公子,赵小公子!接下来的故事是否已经写好?”

        胡老四的声音像喊亲爹一样亲昵,甚至因为太过期待,喉咙都不自觉的滚动了一下。

        赵禹歪着脑袋,瞥着镂空窗外的老脸,似笑非笑:

        “胡先生,看来你这两天挣了不少啊!”

        “没,没!只是糊口而已,糊口而已!”

        胡老四极力收敛着急切,尴尬地笑着。

        不过看着赵禹斜着脑袋露出的似笑非笑,胡老四有些恍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