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高登-孙体(2)
-------------------------------------
ETP2095号飞船内,孙思成欣赏着舷窗外的星空,不比地球上,在太空中,你大可以随时观赏星空,甚至都不需要仰起头,这对脊椎非常友好。
“飞船处于起飞阶段,生理重力将逐渐转换为加速重力,为减轻重力类型的转换引起的不适,请各位不要使用手环等电子物品,尤其不要观看全息视频,尽量平躺在乘客舱内,以免造成伤害。如有强烈不适者,请前往飞船医疗仓或直接在乘客舱内呼叫智能空乘,飞船的医疗仓位于……”飞船广播时不时传来这句话,尽管相当大一部分人都不会因为重力类型转换而产生严重的不适,但星旅公司为了避免因此产生的事故责任,还是在飞船起飞与降落阶段禁止乘客起身或使用手环和其他类型的计算机。
起飞与降落阶段各持续一个小时,结束后,乘客便可以在飞船内自由活动,当然了,不能去舰桥。这一个小时是相当无聊,在过去,孙思成自己的年代,他通常会通过玩电脑游戏的方式来打法无聊时间,如果是乘坐飞机的话,则观看提前下载好的电影,或者也会看一些纸质书。但是现在他既不能使用任何计算机,也没有携带纸质书。
“说起来,来到这里也有几天了,还不知道如今电脑游戏是什么样的。那时候需要模拟流体运动以及光线追踪的游戏,对家用电脑来说都非常吃力。现在感觉仅仅一个手环计算能力都比那时候家用电脑的算力要高不少,甚至可能比起我那个实验室的计算机也不遑多让……”在幻想着如今年代娱乐生活的时候,持续一个小时的起飞阶段已经过去了。
在终于能自由活动之后,孙思成重新打开了那一篇记录,继续观看阅读。
“如果说高登先生的发现与研究带给了人类无尽的能源,那么孙思成先生的模型便打开了人类通往未来的门。
由于黑域的理论现有陷入了停滞,高登先生申请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的招募。经过各项评估,最高管理部门以及政府认为这一技术带来的能源将是无穷无尽的,不会像有限的化石能源一样被世人疯抢,最终同意了该申请。但考虑到可能与能源行业产生利益冲突,部门与政府要求参与这项招募的人员必须要求签署高度保密的协议。
2032年4月份,高登先生在中国BJ开展了一次小型学术讲座,大致向与会的人员讲述了黑域的相关研究,与会人员签订了非常严格的保密协议。一年后,也就是2033年4月,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的一位博士的邮件,这封邮件便是关于建立黑域数学模型的邮件,而这位博士,则是孙思成先生。
孙思成先生有着大胆的猜想与严谨的数学物理逻辑。”看到这里,孙思成有些不好意思了,虽然自己数学和物理一直挺不错的,但是如果把他放到历史上这样夸赞,他还是有点不太敢当的。
“孙思成先生有着大胆的猜想与严谨的数学物理逻辑。
他认为黑域实际上是一种独立于费米子与玻色子之外的新型基本粒子,这种粒子有着独特波动函数,它不符合诸如正余弦波一类的连续波,而是非0即1的跃迁式波,这便描述了它会突然在透明与黑色阶段转换的特点。(据孙思成自己所说,他进行这样的猜想,来源于一本科幻小说,其中便有宏原子这一概念)也因此这种新基本粒子得名高登-孙体。而孙思成先生也被招募进了空间站。
在孙思成先生建立这一数学模型后,他发现时间项在方程组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与当时物理界的主流理论相左,当时相当一部分理论物理都在试图消除时间项。
察觉到这一点的孙思成先生很快便进行了一项实验。高登先生与孙思成先生申请调用了大量能量来进行这项实验,能量之大史无前例,所有现役空间站均被设置为全反射模式,将太阳辐射反射到他们所在的空间站内,这样的时间持续了一年左右。当然,这样大量资源的调动,他们也需要顶住巨大的社会压力,一旦实验失败,他们将为此次行为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失败科研圈肯定是再也呆不下了,并且所有区域的空间站的联合控诉势必让整个研究组沦为阶下囚。但高登先生与孙思成先生二人的智慧与勇气是超越常人的,他们顶着这样的压力进行实验,最终,实验成功,他们是带领人类划时代的伟人。值得敬佩的是,实验开始后三个月,孙思成先生的孩子便降临在地球上,即便如此,孙思成先生也没有打退堂鼓,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