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传回-第2/3页



 杨荣思付了一番道:太子殿下,那陛下如今的安危?

 哦!那应是不用担心的,忠义卫上上下下五千多人亦是伴驾在旁。

 殿中众人听到此才齐齐松了一口气,至于忠义卫什么时候走的?他们哪里管得着,忠义卫既不受五军都督府管制也不受兵部辖制,而是朱棣直辖,只听他一人之令。

 可老臣怎么听说浙江正在闹瘟疫?

 一道突兀的声音自殿内响起,众臣闻言面色大变朝着前面那人看去,出声的正是胡广。

 这

 此话当真!?夏元吉惊叫道。

 胡广表情十分平静看着众人道:老夫自不会无故有矢放的,是与不是不如派人去查验一番便知。

 朱胖胖此时就算脾气再好,也有些克制不住了,沉声道:不知胡阁老在哪听说的此事,为何我从未听说过?胡阁老竟然比朝廷的消息还灵通不成?

 面对朱胖胖的质疑,胡广依旧一副处变不惊的模样,朝着朱胖胖拱了拱手道:朝廷为什么不知道此事,老臣也觉得蹊跷的紧,老臣也不过是昨日从浙江来了个亲戚,听他提了一嘴罢了,我瞧着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的,自然不敢懈怠,这不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大家都议一议。老臣就连奏本都已准备好了,还来不及呈呢。胡广边说着边从怀中掏出一个本子双手呈上。

 随着一语落下,文渊阁内气氛突然诡异起来,朱胖胖沉着脸死死的盯着胡广,胡广亦是恭恭敬敬的双手呈着奏本。

 场中无一都是一朝重臣,能做到这个位置的有几个笨人?

 夏元吉不禁出言道:胡阁老,你不过是听人提了一嘴未经证实就敢直接奏本,是否太过草率了?

 胡广瞥了一眼夏元吉淡淡道:此等关乎百姓的大事岂可儿戏,老夫认为闻风奏事并不算草率,难不成夏尚书非要等到浙江一带尸横遍野的时候再回首去看,到了那时百姓又会如何看待朝廷?

 胡阁老此言是在说夏某尸位素餐吗?

 胡广连忙摆手道:夏尚书莫要误会,老朽只是就事论事。

 夏元吉十分不愤,还欲辩驳,杨士奇突然插言道:维喆,都是同僚,莫要伤了和气。

 朱胖胖冷眼看着这一幕,道:胡阁老口中的这个亲戚想必也是姓胡吧,不知这个胡又与胡启城胡布政使有没有关系呢?

 胡广闻言依旧淡然的拱了拱手道:还望太子殿下明鉴。老臣也是前些日子才知道,祖上确与浙江承宣布政事司的胡启城有些渊源。

 他家中独子此刻就在我府中做客,这消息也是他家仆从给他送家书的时候送过来的,想必朝廷的快马此时应该也在途中了吧。

 夏元吉听到这来了精神阴阳怪气的说道:哦?一朝首辅竟然还与一省之地的主政官有血缘关系,胡阁老还与他丝毫不避讳,来往甚密,就不怕别人说你勾结朋党吗?

 胡某人这一生都在为大明江山操劳,虽然并无大功,但也算得上是殚精竭虑,若是胡某人有私心的话,这么长时间了都没人发现,陛下的锦衣卫难不成都是酒囊饭袋不成?

 这

 夏元吉语气一滞,这话实在不好乱说,且不提纪纲的心狠手辣,单单锦衣卫在朝中就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

 朱胖胖眼见局势不对赶忙解围道:今日诸位前来不是都为了陛下私巡一事吗?扯别的作甚?

 众人连连应和:对对对,太子殿下所言甚是。

 胡广依旧不肯罢休,朝着朱胖胖施了一礼语气铿锵道:殿下!眼下浙江局势未明,且不论流民乱像,单单这则瘟疫的留言就足够骇人听闻了,老臣以为陛下应该早日归朝,千金之躯若是一旦

 后面的话胡广没敢说但众人都是知道意思的,此时不管在座的是不是太子党或者中立,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朱胖胖,这话说的没错。

 朱胖胖见众人目光投了过来,一双胖手暗暗握紧,后背也不时冒着虚汗,此时他看向胡广的眼色愈发难看。

 半响没有说话,朱棣此时孤悬在外,虽有忠义卫护驾,可忠义卫再勇猛也不过区区五千人,若是有心之人想以此生事,是万万挡不住的。

 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满目疮痍,外有鞑靼瓦剌虎视眈眈,内有北元残部建文余孽蠢蠢欲动,据朱棣传来的消息还疑似发现了白莲邪教徒,种种这般朱胖胖怎么可能轻易道出朱棣所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