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惠



    夏良惠(1448年~1528年),名顺,号易轩。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东顺乡(今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人,明朝官员,慈善家。

    他的父亲是夏希明,是长泾镇的创建者之一。他家境殷实,富甲一方,率家从习礼里迁至泾里,因见泾水河面狭窄,不利舟楫往来,于是慨然捐资疏凿河道,使东西各与大河相通。夏良惠在长泾河两岸结庐造舍,聚族而居,连亘数十里,又于兴顺桥东,建兴福桥。号称“夏半天”,并延续至今。

    夏良惠自幼天资聪慧,倜傥不羁,风度儒雅,重商尚义。正统年间,他给朝廷捐献粮食千余担拯救灾民,边关防务紧缺,他慷慨捐资千金支援边疆,受明英宗恩赐三品爵衔,任镇江卫指挥使。

    夏良惠平生急公好义,每遇公益大事,则不吝资财,解囊相助,捐资在长泾集镇泾水河上建兴福桥,方便两岸交通。江阴县修筑城垣、建造水关、桥梁、学舍时,他又出资鼎力相助。对待佃农租户亲如兄弟,常年周恤贫苦乡邻,歉收年就减除租息,遇到灾荒,就打开仓库,以稻谷救济民众,如果碰到无力偿还的借贷户主,就焚毁借据,免去其债款。他到大茅山进香,看到山路七高八低,就捐款修筑,铺平了山路。弘治十五年,海盗施天泰、钮东山侵犯长泾,良惠率众捍卫,保护集镇乡里的安宁。江阴船只到外地,因为没有江阴码头,经常受到其它地方商船的排挤,他就一下造了七七四十九只码头。由此名扬江南。

    夏良惠才识高超,名声传播四方,民间有许多关于夏良惠的奇闻轶事,长泾一带传说,有个神仙给了他一个金钥匙,这个金钥匙在泥土里可以掘金掘银,要多少有多少。其中“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的传说流传甚广。他学识精深,工于行书,清代乾隆朝的《江阴县志》上,有其传记一篇。

    嘉靖七年(1528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病逝,葬于江阴绮山南麓,享年81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