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贞节牌坊
普米族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对幼儿的教育包括劳动教育、习惯法教育和品德教育等,这简直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啊!蓝星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也包括这三方面,但是这些都比不上言传身教。
“另外,关于普米族人的婚姻情况,主播再补充几点。普米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古代普米族人选择配偶由父母作夫家,会被认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苏久想到自己当初干脆利落的嫁给顾晔,心里总感觉亏了,但是一想到普米族人的三回三转,来回的折腾劲儿,她就觉得现在也挺好的:“真心折腾啊!不过现在有许多普米族人不再遵循这种习俗。其实主播觉得真心没必要,要知道搁在古代人均寿命都不到五六十岁,结果在娘家待到三十来岁,这新娘究竟算是嫁了还是没嫁?”
“某些地区的普米族还保留着古老的‘抢婚’习俗。到议定的婚期时,女方会把新娘藏匿他家,女方亲友则准备对男方迎亲人进行掳掠。待迎亲人抵达,女方蜂拥而上,将其所携带的礼品一抢而光,男方不得反抗,事后用茶叶将礼品赎回。到出嫁之日,女方父母不事先通知新娘沿啊!蓝星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也包括这三方面,但是这些都比不上言传身教。
“另外,关于普米族人的婚姻情况,主播再补充几点。普米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古代普米族人选择配偶由父母作主,盛行姑舅表婚优先婚配。结婚年龄较早,女子15岁、男子18岁多已完婚,或者在男女13岁举行成丁礼后结婚。这个结婚年龄倒也比较正常,古代许多民族的适婚年龄大多也都是这个年龄段。”
“普结婚较早,但真正到夫家坐家往往都很晚,普遍是25岁以后,少数到30、40岁才坐家。在此期间,男方要迎娶新娘四次,举办四次婚礼仪式。按照旧的习惯,姑娘婚后起码要三回三转,设法逃回娘家。若在一迎二迎后就坐夫家,会被认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苏久想到自己当初干脆利落的嫁给顾晔,心里总感觉亏了,但是一想到普米族人的三回三转,来回的折腾劲儿,她就觉得现在也挺好的:“真心折腾啊!不过现在有许多普女方蜂拥而上,将其所携带的礼品一抢而光,男方不得反抗,事后用茶叶将礼品赎回。到出嫁之日,女方父母不事先通知新娘,仍让她外出劳动,男方派人将其强掳回家。”苏久讲起抢婚习俗还是蛮乐呵的,毕竟不是真的“抢”婚,而是一种独特的婚姻习俗,就当热闹热闹了。
“古代普米族婚后不能离异,若丈夫亡故,女子一般由夫家作主转房给夫弟。如无转房对象,则在族内转嫁,族内无对象,则由婆家决断,招婿或留下其子女后再嫁外人,再嫁彩礼由婆家收纳。很早以前蒙古那边不就是这样,甚至还有夫死子继的习俗,这种现象在元朝非常普遍。不过,Z国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陋习了,主张婚姻自由,女子丧偶后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再婚的对象。”….
“提到这些陋习,主播就想到了一样封建社会对女性压迫的产物——贞节牌坊。‘贞节牌坊’,通常是古时用来表彰一些死了丈夫或长年不改嫁,或者自杀殉葬,而符合当时年代道德要求,流传特异事迹的女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最早的贞洁牌坊其实多以‘节’字为主,多以古代士子为褒扬母亲养育之恩为名建立;但古代封建社会末期,理学之风兴盛,贞洁牌坊就逐渐以‘贞’字为主,成为了又一座压迫女 /> 苏久挑眉看了一眼璀璨烟花,心想康熙不愧是帝王算计的真厉害,这次想要取消贞节牌坊便能顺利多了,不过苏久也不在意自己被利用,毕竟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件好事儿。
康熙恶心贞节牌坊很久了,这次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趁热打铁一道圣旨将贞节牌坊给废了。当然此举依旧受到非议,但是有那位不信邪阻拦“废除裹脚陋习”的王老大人做榜样,没有一个大臣敢明目张胆的反对,毕竟主播非常支持皇上的决定。
“当然优秀的女性还是值得推崇的,比如,巴寡妇清是中国最早女实业家,她凭借个人聪明才智,苦心经营丹砂产业,建立起庞大的丹砂帝国。值得一提的是,巴寡妇清受到‘千古一帝’秦始皇非同寻常的礼遇褒奖,性,为其兴建的牌坊建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