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醉酒



    “不用不用。”

    陈南摇摇头,一口闷。

    “好样的!”蔡亦侬笑的很好看,三杯过后,这才肯放慢节奏:“都坐,尝尝我手艺。这是白切鸡、红烧乳鸽,广东名菜。这是佛跳墙,这叫丝雨菰云,都是厦门特色,我特意跟我妈学的。”

    蔡亦侬出生于福建厦门,五岁时跟着爸妈定居香江。

    广东菜、福建菜都会做一点。

    “唔!”

    “味道很好!”

    孙俐尝了两口菜,不住夸赞。她不会做菜,对蔡亦侬的厨艺赞不绝口。

    “确实好吃。”陈南就有点昧良心了。他是AH人,口味偏重,对广东、福建这边的口味很不适应。但现在又不是要跟蔡亦侬长久过日子,偶尔吃一两顿,还是能装一装忍一忍的。

    这是礼貌。

    而且。

    他演技还不错。

    “好吃就多吃点。”蔡亦侬听的欢喜,给陈南又夹了两筷子。

    陈南吃的欢快,面不改色。

    接下来就是边吃边聊边喝的节奏。

    聊得不是工作。

    多是以前的经历。

    一杯杯酒下肚。

    一瓶酒很快喝完,又开了第二瓶。

    孙俐跟蔡亦侬聊的愈发起兴,陈南倾听为主。他年纪小、经历少,没什么可聊的。

    孙俐其实也不多,她现在也才刚刚毕业,除了大一刚开学两个月就被人骗到手之外,没什么可说的。

    但蔡亦侬就不一样。

    ……

    “我大学毕业,一开始做的记者,一步步做到杂志编辑,然后才转行到影视行业,最先是做电影宣传。”

    “93年的时候,我做《八仙饭店》的宣发工作,建议这部电影改名《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最终拿下了1500万票房,黄秋生就是靠这部电影得了金像奖影帝。”

    “那段时间,我参与营销的电影大大小小有几十部。不过,陈南你知道吗,其实我最初最想做的,还是创作,是编剧。”

    蔡亦侬忆往昔,说到这里叹了声气。

    创作。

    编剧。

    这是她最初的梦想。

    但不是每个人都像陈南这么高产、高质跟幸运。

    蔡亦侬终究没能成为编剧。

    因此,对能够持续且高效输出优质剧本的陈南,蔡亦侬又欣赏又羡慕又钦佩。她跟陈南碰一杯,喝了口酒又继续:“当时尔东升在拍摄《新不了情》,我拿着自己写的剧本大纲给他看,你们知道他跟我说了什么吗?”

    “说了什么?”

    孙俐很捧场,小口小口抿着酒一直没停过,注意力却还很集中。

    陈南也好奇。

    蔡亦侬笑笑,冲二人挑挑下巴:“想听?干了!”

    “干就干!”孙俐听不得劝,让喝就喝。

    陈南也只能陪。

    再想满酒的时候,发现两瓶红酒已经见底。

    蔡亦侬见着,指了指一旁橱柜:“去拿,还有。”

    陈南知道这两人今天一个借酒助兴一个借酒消愁,都打好了不醉不罢休的主意,劝是劝不住的,索性随她们。

    喝趴了自然就老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