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两相宜-第2/3页



    上官皇后见到润月姑姑回来了,就唤她上前问道宜春郡主的病,待听完了宜春郡主的生病原因和用药,上官皇后难得一见的皱起了眉头,宜春郡主历来身体康健,可谁知这次却是突然流产了,还是在东州,想来宁章帝知道后又会多想一些有的没的。

    润月姑姑禀告完,看着上官皇后的脸色还算不错,又说出了江柯玉献药方的事情。

    上官皇后听到这里,倒是微微一愣,又很快想开,没想到,那丫头竟然胆子挺大。没想到这是凤梧宫的人第一次见她,江柯玉就敢大胆献上药方,也不怕凤梧宫的人对她印象不好么?毕竟大秦朝的未婚女子,若是知道这方面知识的,肯定不会是大家闺秀。

    上官皇后听到这里,倒是对江柯玉起了几分好奇。本来上官皇后以为江柯玉会是一个行规蹈矩的人,虽然出身小门小户,但是在江南道和沉述一起逃亡的经历,还有回宫后在卫阳宫养病的经历,上官皇后能看出江柯玉不是挟恩报复或惹事生非之人,没想到这次遇到宜春郡主的事情,还是看出来这江柯玉倒有几分胆色。

    问完话,上官皇后看天色已晚,但赤玉阁那里宜春郡主身边又没个长辈来看顾,还是吩咐了润月姑姑这几日就去赤玉阁仔细照料宜春郡主,等郡马简裕年到了上野苑之后,再回来金明楼。

    另一边在京城的简裕年,夜半听到传讯官的求见,打开府门之后放人进来,他从传讯官手中接过信件,看到宜春郡主的生病事宜,顿时十分揪心,快速看完之后就吩咐管家快把行李打包好,自己又亲自去了上峰家中说明是由,待得天微蒙蒙亮,简裕年就跟传讯官一道出了城门,直往东州方向而去。

    东州距离京城距离颇远,如今简裕年骑快马而来,跟着传讯官,每过一个驿站就换上提前准备好的马匹和干粮,如此辛苦,却还是需要花费五日的时间才能到达上野苑。

    简裕年虽为文官,却是好好学过骑射的。大秦风气开放,官员之中文物双全之人比比皆是,很多寒门子弟都是在京城进学之后学会骑射之术。简裕年也一样,他当年参加完省试之后,就到了京城的太学,准备参加元陵初年的科举考试,也是在太学时期学会了骑射。

    从宇顺帝时期,科举制度就开始在江南道和中平道,东州东南府,越州北府,这四大地区施行,作为全国科举制度的改革实验区域,大秦其余地区还是沿袭了开国初期的九品中正制和举孝廉制度,朝堂之上官员来历复杂,而宁章帝如今最为倚占的王家兄弟,王思全和王道全,具是出身科举。而以萧鲁两家为首的世家朝臣,则是九品中正制出身的公孙仪一枝独秀,这人已经官居尚书左丞,前途无量。

    如今宁章帝迟迟不肯表态,定下哪位皇子为大统,除却自身考量原因,便是官员的人事管理过于复杂,无论谁继承大统,都必须在多方势力之下仔细斡旋,不然很容易被架空或导致民乱。

    而宜春郡主和简裕年的婚事,也是宁章帝出于简裕年寒门子弟的身份考虑,不会在婚后有插手朝堂的后患,才爽快答应了宜春郡主的赐婚请求。宜春郡主始终是在自己眼里长大的孩子,又是个女孩儿,宁章帝认为这样就能继续体现自己对于皇族的宽容。

    元陵初年的科举之前,简裕年在京城过年,等候着正月的科举开考,元宵节之时,京城惯有彻夜狂欢的活动,简裕年入乡随俗,就与同伴也一道去了街上体验节日气氛。

    元宵佳节,果真“火树银花相送”,处处都是人流,宜春郡主也跟随着宁章帝和上官皇后一道出了皇宫,来到恩鸾大街上与民同乐。

    宜春郡主沉窈窈,也就是在如此情境之下遇见了简裕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