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胡不归-第3/5页
中秋节很快到来,这日沉述照例去明章殿行事,看着皇上明显消瘦的身形,鬓边开始苍白的头发,还有那深厚的药味,莫不显示给别人这位登基不过六年的帝王,已是显了老态。沉述念着奏折,听到皇上止不住的咳嗽声,有心要停下来,皇帝去摆手示意不用,旁边服侍的行人司端了水来,服侍皇上喝下,咳嗽声渐渐停了。沉述不敢多看,地下头运笔写下皇帝断断续续交代的话。皇上的病,究竟如何,只有太医院知道,自己和上官皇后并不敢多问。
忙完了奏折,行人司来报,藩王及家眷已经进京,想来进宫拜见皇帝。宁章帝示意沉述跟随自己一道去见藩王。到了东配殿,一看来的人有河间王,东山王,还有常州王,这几位藩王历来亲近太祖皇帝一脉。
虽然血缘关系已经远了,但是对当年的楚王如今的宁章帝向来恭敬,皇上也觉得他们知情知趣,前段时间接到他们的奏折,说是家中子女具已成年,有关的婚嫁事宜,还想由皇帝决断,皇帝想到了朝臣咄咄逼人的面容,关于自己亲子的娶亲之事,想着就先把其余皇族子弟的婚嫁之事办理了,才能继续拖一拖两位皇子的婚嫁之事。于是今年的中秋节,皇帝准允了藩王进京,办完子女婚嫁之事再回封地。
几位藩王同皇帝见过礼,便知道了宁章帝身边那位容貌俊朗,身姿挺拔的皇子原来就是大皇子沉述。大皇子文武双全的名声,他们也听过。今日得见真人,看起来倒不是上官家吹捧之语。各位王爷带来的世子中,除了东山王世子尚未娶亲,其余几位都已成亲了,今次进京,王爷们是为了自己的孙辈而来,皇位继承难以预料,但不远离京城一脉是最好的,这次为了孙辈的婚约而来,几位王爷都很识趣。
见过人,几位王爷告退,向皇帝请示过后,他们又带着世子去了凤梧宫,去见过上官皇后。上官皇后历来母仪天下,藩王们都对皇后充满了敬意。
此时的凤梧宫中人声热闹,宜春郡主也在,露华夫人也来了。
今早先是宜春郡主进宫给上官皇后帮忙打点宫中事务,然后露华夫人也从皎兮宫前来,试探着向上官皇后询问二皇子能不能解禁,参加宫中的中秋家宴,上官皇后不敢自专,请了人去问皇帝,回话的宫人还没有回来,露华夫人就等在凤梧宫。后面就是藩王带着家眷来到了凤梧宫向皇后问安。
河间王妃和常州王妃是原配妻子,年龄也已经大了,这次带着自家的孙子孙女进京,为的是寻一门好亲。东山王妃是继室,年龄较小,今次进京为的是她的独子说亲。大秦皇族里历来子嗣不丰,今日三个藩王进京,家眷中需要说亲的不过是四人:河间王家的世孙,东山王家的世子,常州王家的两位县君。东山王世子比河间王世孙大一岁,两常州王家的两位县君是双胞姐妹,倒是已经过了及笈之年。
上官皇后看着小辈们承欢膝下,倒是难得一见的宽怀,父亲已经传话给宜春,皇子的入朝参政之事很快就能解决了,她心情很是舒畅。看着来探话的露华夫人,都和睦了许多。上官皇后是国母,河间王妃和常州王妃虽然年岁上比皇后大些,但也只是轻声细语地讲一些玩笑话,两位王妃都是京城人氏,倒是讲起了以前京中的好玩事儿。东山王妃是豫州地方大族出身,今次是第一回进京,也不敢放开性子同皇后说话,看着两位皇嫂和皇后颇有交流的兴致,她只好找了看起来开朗活泼的宜春郡主说话,间或穿插着东山王世子和常州王两位县君的声音,独有河间王世孙,沉默而不发一语,只有长辈说道自己时,才脸颊微红地答应上几句话。
到了中秋佳节那日,麟德殿鲜花着锦,香烟袅袅,已经是开宴之时。大臣及家眷业已到场,各位亲王王妃也已经进殿,上官皇后也带领着后宫诸人入了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