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息兵北归
翌日,黎明。
遵照盟约,蒲骚外的楚军率先拔营西撤,有条不紊的向云杜小道进发。
此役楚军虽然兵锋受挫,但凭借着斗子文的一张好嘴,以及楚国的实力为后盾,还是成了四国中最大的赢家。
晌午,楚军全部退入云杜小道。
而姬昭这边,一边派人回国报捷,一边下达了班师的军令。
霎时间,整个随军一片沸腾。胜利的喜悦如同脱匣的虎兕,士卒们携手而舞,弹铗为歌,彼此大声唱着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南音。
这一仗下来,随军虽然打得只剩下两百余名残勇,可也打碎了楚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随人谈楚色变的历史,终因此战而一去不复返。
到了最后,欢乐的气氛臻至顶点。随军的临时军幕,再次成了路人们驻足的焦点。曾伯眼见越来越不成体统,几番劝说姬昭下令约束。可作为实际统帅的他却不为所动,依旧是满脸笑容的欣赏着这欢庆场面。
郧子虽然没能如愿坐上盟主之位,但郧国社稷保住了,加上边邑的失而复得,还是让他兴奋的一夜未眠。
本已不惑之年的郧子,一夜连御数女,床笫大战持续到鸡鸣时分方才罢手。所以这也导致了第二天郧子突感‘风寒’,临时改任毕孙贾主持郊送大礼。
“请毕孙大夫代为问安!请贵国国君善保贵体!”
这句话是姬昭离境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本是一句很平常的客套话,可在毕孙贾听来,回想起医官口中说的“元阳脱耗”,不免羞的老脸一阵发烫。
经过了战争的洗礼,姬昭这才深深感觉到自己开始融入了这个时代,一个真实的时代。
当随军迎着初升的朝阳,隐隐可以看见随都城垣时,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都城外郭旌旗栉比,钟鸣鼎沸,道路两旁设帐备案。随侯姬匡率领着大部分的官员,正守候在驿道两旁。
按照当时列国通例,若非国君亲自统军,大凡师旅凯旋,能让领军的卿大夫入社庙行祭腊大礼,就已经是莫大的荣宠了。
姬匡今日还特地换上了春秋大祭时所穿的吉服。在一众臣子和甲士的拱卫下,更显尊贵、庄重。
此情此景一下子也把曾伯给搞懵了。即使贵如领国大夫的季逵,也未听闻有过此等殊荣。
惶恐和疑惑顿时让曾伯手足无措,直到戎车与郊迎队伍的距离不到一箭之地,曾伯这才在姬昭的暗示下,赶紧命御者停车,众人忙慌不迭的下了戎车。
姬昭与曾伯快步来到随侯跟前,慌忙伏身下拜。曾伯拿出姬昭在路上还给自己的玉钺,双手将其高高举过头顶。
“臣有辱君上所托,尽折我随国锐士,臣请死罪!”
姬匡一边示意寺人收回玉钺,一边俯身将他托起道:“大夫为保社稷,大破楚军,一扫寡人心中多年郁闷,大长我随人气势。命!增封家邑两百户,以嘉尔辛劳!”
跪在曾伯身边的姬昭,顿时一阵晕眩,暗忖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个败家老爹。随国拢共才多少户,一张口两百户就这样送出去了?
春秋时期的采邑是实封制,领主不但享有采邑的全部税收,甚至还具有司法权、行政权和部分的征兵权。也就是说,只要是封出去的土地,那就彻底是别人碗里的肉了。
正当姬昭在心里骂骂咧咧,就听曾伯开口说道:“此役全凭君上运筹庙堂,世子谋划帷幄,实非微臣之功。”
“哦?昭儿竟有这等本事?能助大夫敌退楚军?”随侯半信半疑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