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古书疑云



    “啊……”!杨峥诈尸般从床上弹了起来,额头上早已满是汗珠。

    又是这个该死的梦。从小到大,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做到这个该死的梦了。杨峥随手打开床头灯,眯眼看了看床头柜上的钟。“又是三点一刻。”杨峥喃喃自语道。每次梦中惊醒,时间总是三点一刻。

    梦境几乎每次都一样。光圈、杀戮、烈焰、战场厮杀、猩红一片。可是却又有些不同。到底是哪不同呢?杨峥想着想着突然一股强烈的尿意涌来,把他从沉思中拽了回来。

    上完厕所,杨峥随手给自己披了件外套,又给自己泡了杯浓茶,若有所思的走进书房。

    “啪”打开台灯,坐在紫檀书桌后的太师椅上。昏暗的灯光如同垂暮老人,无力照见偌大的书房。杨峥打开抽屉,从一个古朴的木匣里拿出本破旧发黄的线装书。

    这是本宋代刊刻的孤本,是自己今年在一个拍卖会上刚买回来的。说来自己也确实与这本书有缘,仿佛冥冥中有着一股神秘力量牵引着自己得到这本书。

    话说杨峥的家族凭着英才辈出,历经五代,此时已是跨越政商两界的鼎食望族。但是这个家族却有着一个所有杨氏子孙无法逃脱的宿命。如同《旧约.出埃及记》上记载一样,“凡在埃及地,从坐宝座上的法老,直到磨子后的婢女,所有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都必须死。”

    因此从杨家前五世开始,每代长子均在三十岁左右死于各种意外。很不幸的是,自己正是第六代的长子,而且上个月刚到而立之年。

    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勤奋,眼下的杨峥已经拿到某外国一流大学工商管理学博士,政治经济学硕士两个学位。直到学成归国,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才告诉自己家族的这段秘辛。

    短暂的恐惧过后,杨峥突然记起美国肯尼迪家族也有过类似的诅咒传说。只不过父亲说的似乎比肯尼迪家族的事更邪门。于是经过反复慎重考虑,杨峥决定先放弃入职家族企业,转而继续修习古代文献。希望能从一些古代文献中找到些关于“诅咒”的蛛丝马迹。

    直到三个月前,从一个朋友那得知,今年秋季拍卖会上将有一本宋代孤本拍卖。听说这孤本是东晋的一个盗墓贼无意间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墓。除了掏出一些冥器外,还顺手拿了一卷木简。其后这卷木简辗转被东晋道学大家葛洪所得,将之誊抄成书。而且葛洪还在书中详述了自己关于这卷木简内容的研究成果。再后来手抄本连同木简一并消失,直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葛洪的手抄本才又重现人间,并被刊印出来。

    杨峥本来对这孤本没什么兴趣。但一封电邮却立刻让杨峥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写这封信的正是自己的老师。信中除了希望自己不要放弃功课外,在信的结尾也向自己提及了这本书。而且还暗示自己或许能从这孤本中找到自己要追寻的答案。这不由得让杨峥惊喜万分。于是一个月后,杨峥来到香港,最终以天价够得这件孤本。

    本以为通过这本书能解开谜团,可是自己在对照着翻阅了诸多文献后,却依然理不出半点头绪来。

    此书是当时鲁国史官记录星象、气候、农作物情况的手札。书名已不可考,字迹也斑驳零落,难以辨认。但末尾一行小字却清晰可辨:“王五年,秋九月,辛酉。岁在鹑尾,星孛分野。十一年,王政月,过紫微垣,乃冥。”

    经过对比查证,这段星象描述的时间应该是在春秋中早期,即东周惠王五年,在南方上空出现了一颗彗星。周惠王十一年十一月,彗星掠过被称为帝星的紫微垣,而后消失。

    杨峥闭眼仰靠在椅背上,手捻檀珠,反复回味着这段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