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此真吾婿也



  第63章 此真吾婿也

  蔡邕身上那所谓的“污点”,对于种平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

  若是说蔡邕是非不分,一味“圣母心”发作,同情董卓死的凄惨,从而选择一哭……

  那即便是落得个流放三千里的罪责也算不得重。

  这是从根子上坏了,同那些为战犯洗白的公知没有其阶级性决定了这一制度定然是弊大于利。

  到后面,举孝廉一方面催生出了许多畸形行为,“饰伪以邀誉,钓奇以惊俗”。

  像什么父亲死后在墓道里守孝二十多年之类的……

   />  若是说蔡邕是非不分,一味“圣母心”发作,同情董卓死的凄惨,从而选择一哭……

  那即便是落得个流放三千里的罪责也算不得重。

  这是从根子上坏了,同那些为战犯洗白的公知没 />  若是说蔡邕是非不分,一味“圣母心”发作,同情董卓死的凄惨,从而选择一哭……

  那即便是落得个流放三千里的罪责也算不得重。

  这是从根子上坏了,同那些为战犯洗白的公知没一重君臣关系,而府主便是第二层君主,府主和他所征用的下属之间的关系,就是第二重君臣关系。

  这也是为何后世在评价蔡邕哭董卓之事时,往往将这一举动认为是出于“义”,以褒扬的评价为主流了。….

    种平觉得如果是蔡邕,也许能够接受自己一些“过于新奇”的想法才是。

  因此他成为太史令后,拜访蔡邕的第一天,便表露出想要跟随对方学习经学的想法。

  “蔡中郎经学大家,想来伯衡对经典也拔新领异,有独到见解。”曹操手肘支撑在桌案之上,饶有兴趣。

  曹操自然听出种平对蔡邕多有推崇,算起来他与蔡邕都与乔玄交好。

  根据曹丕在《蔡伯喈女赋》的序中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区区拙见,难登大雅之堂,叔父见笑。”

  种平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脑细胞,以在高考答卷般的紧张感,刺激肾上素极速分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