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
昨天晚上老师给我发消息说,明天专家出诊,她有个小朋友需要看专家。但是早晨她来得晚,需要有个人去跟诊,打算让我去。顺便在那儿待一上午,看看专家是怎么接诊的。
我看完消息,麻利的回复老师,很痛快的答应了。这位专家全国知名,没退休之前在协和医院工作,尤擅长儿童早期干预。如今年纪大了,不怎么出诊,平时很难见到。如今能近距离接触,算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平时都是六点五十起床,但今天有重要的事情,五点多就睡不着了。眼睛睁睁闭闭,睡睡醒醒,好不容易熬到六点,困神全跑了,爽利的起床洗漱。大约七点多钟就到公司楼下,大门还没开,我决定先去包子铺吃早餐。
完事后,已经七点四十左右,公司的门早就打开。我先去四楼换上工服,再回一楼专家诊室。我们的专家已经到了。除了专家本人,还有两位医生给她做助理。两位医生都是我们单位的,虽然不熟悉,但是见过面。一位医生帮忙写病历,一位医生帮忙给孩子做检查,分工明确。
一般,由于时间问题,先看本单位需要复诊的孩子,再接新诊。本单位复诊的孩子免费,一周一次,需要各个部门往上报,竞争非常激烈。这回轮到马老师报名单,她把名额给萱萱用。
萱萱在我们单位已经训练很长时间,时间上需要复诊,再者她最近进步很大,需要调整计划,也需要复诊。于是,老师们一合计,语言部和运动部报的名单都是她。奶奶带着她来的挺早,应该是推车来的,鼻头被冷风吹得通红。爷爷把她捂得很严实,只露着鼻头,也只能冻鼻头了。
检查的医生从奶奶怀里接过萱萱,放到检查床上。萱萱也不怯生,大眼睛滴溜溜的转着,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看上去精神头不错。由于孩子身上穿的太厚实,不方便医生检查,奶奶帮忙脱下外套。这时,马老师着急忙慌地赶来。
专家向马老师了解萱萱最近的情况。马老师镇定自若的汇报,说:“前一次看诊大约是三个月前,当时的情况是下肢肌张力高,尖足;下肢分离运动差,只能平躺,不会坐,不会爬,不能站。现在肌张力有所改变,分级应该比之前降低;至于尖足,给她定做了一双矫形鞋,情况有所改变;现在能弓背坐,后背肌张力比较高,辅助下可以坐直;有给她练习四肢爬,但是爬的效果不好,下肢分离运动较差,四肢的协调性不太理想;目前,穿着矫形鞋能扶站。”
专家听完,转头看向奶奶,问:“老师说得是真实情况吗?”
奶奶像是小学生见到了老师,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专家,一脸认真的点点头,“是这样的,穿着矫正鞋能靠墙站半个小时,在家也有给孩子练习。”
专家回过头,看看后面书写病例的医生,“把孩子之前的病历记录翻出来,待会儿检查时记录一下,前后做个简单的对比。”又转头看向站在检查床前逗萱萱的医生,说:“开始吧,反射、关节活动度、肌力、肌张力、坐、爬、站、追物、逗笑、听觉等都检查一遍,捡重点汇报。”
检查医生收到指令开始操作。她应该已经工作很多年,动作、方法非常熟练。我之前只记住文字的东西,并没有参加实际操作,老师也没有具体的讲解。看着检查医生的一系列操作,我算是对上号了。对于背过的理论知识也记得更牢固,理解得更透彻。
医生边检查边报告结果,大家都认真的听着。诊室里除了她清晰有力的汇报声和“啪嗒,啪嗒”敲击键盘的声音,再也没有任何杂音。
奶奶肯定看过之前的报告结果,记住一些简单易懂的检查数值。因为,越听她脸上的笑容越大,听到最后都合不拢嘴,笑的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