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门庭若市-第2/3页
可是熊文知道自己的父亲和舅舅的眼光,尤其是舅舅,他可是在镇政府给领导开车的,政府对石钟寺开发的计划,不敢说知道详细的具体内容,从领导平时三言两语透露出来的信息一分析,起码大概的时间点是能得到的。
过一两年上面大力开发,投资的地皮价格就能翻上好几倍,更别说投资翻新改造庙宇了。到时候庙里的墙砖就不是土砖了,而是金砖。
走了一个还有几个呢,第二个上前来的是镇电影院的老板,小镇上的电影院太老了,近些年也没人去看电影经营不下去了,老板打算转手,拿了钱去县里买房养老。这个熊文留了联系方式,跟老板说有这个投资意向,年后找时间找地方再商谈。毕竟那么大的盘子就算不做电影院,留着等待升值也是好的。
然后是镇菜市场,近期要翻新扩建,增加摊位,作为县里各村中最大的菜市场,每年赶集的日子乡下村民最喜欢去的地方,其商用价值和投资前景都是非常高非常好的。熊文也是留个电话,答应年后和家人沟通后再去找他们商谈。
同样留了联系方式的还有镇垃圾站的负责人,熊文的二伯是开货车的,垃圾站的垃圾运送业务可以介绍给二伯。
最后还有隔壁村小学的陈副校长,镇邮局的负责人之一孟主任,村诊所的李医生。。。都被熊文婉拒了。
村小学是不可能投资的,老师少学生少教室少,硬件跟不上软件更不行,从多少年前开始就不行了,否则熊文小时候也不会被父母送到镇上上小学啊,现在交通便利,坐摩托车也就十多分钟到镇上,镇中心小学还有学生宿舍,软件硬件都比村里的小“私塾”规模的好,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就更别提了,还不如早点合并去镇中心小学的好!
镇上的邮局真的是被时代淘汰的,现在写信的人少了,发电子邮件和短信的人多了,县里的邮局都是惨淡经营,更何况镇上的,除非它改成各种物流快递的收发点还可以谈谈,熊文把建议还跟人家说了,对方也只是点点头,听没听进去那是他们的事儿。
村诊所是最扯淡的了,李医生就是个赤脚医生,以前村里医疗条件差的时候,大家还会找他,现在交通条件好了,村民们有十几分钟车程的镇医院不去,二三十分钟车程的县医院不去,还找他?投资他干嘛?给钱给他还不如给村里的兽医呢,村民家的猪牛鸡鸭生病又不花多少钱,李医生看病治病老用偏方,村民们胆子小怕治了更病了,还是相信科学相信镇上和县里医院的好。
最后就是乡里乡亲带着孩子请熊文介绍工作的,看到熊家儿子发达了,村里孩子还没有出外打工的,都被父母扯着。熊文表示自己还在读书,而且从事的也都是需要高学历高技术的工作(不这么吹怎么拒绝那些拖油瓶啊~)反正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应付走他们,非亲非故的介绍工作只能是害自己,尤其是乡里乡亲的,工作好也就算了,如果不好,反而伤乡亲之间的感情。
不过熊文倒是得到了和长辈年级差不多的人平等交流的机会,有钱真好,以前穷光蛋的熊家谁会这么上门,还坐下来和自己这个小屁孩讨论“大事”?
这些人除了第一拨地痞属于带着恶意来的“坏人”,其他人大半都是带着善意和商机来的“好人”,只不过他们上门的时机都太过凑巧了,背后一定有人在搞鬼。
熊文记得别家有钱也没有一天之内来这么多人上门的啊。
熊文以为打发走了全部的人了,可是看见观众们还没有散场顿时疑惑起来,这时候最后一拨人终于出现。
熊文正在思考中的时候,人群中走出两个人来,这是两个尼姑打扮的出家人,大的很老少的很小,老尼姑。。不行,得尊称师太,她大概有七八十岁了,老态龙钟,看上去也有一些严重的老年病,显得羸弱但不觉着可怜,因为老人的眼睛特别亮特别有神,一看就是有大智慧的出家人。
小的是个十多岁的女孩子,宽大的袍子显得她个子特别小,年纪估计也不大,她紧紧抓着老尼的袍袖,怯生生地躲在师父背后偷看熊文,缺乏营养而瘦小的脸蛋显得大眼睛更大更漂亮,更让人心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