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我的世界
朋友,当你沉浸在丰富的传媒里,你可曾想过那深隐于字里行间的书特有的魅力?
朋友,当你醉心于迷人的电子书籍时,你可曾感受到书独具的馨香?
还记得,有种感觉叫刻骨铭心,如今却渐行渐远;还记得,有种情结叫魂牵梦萦,如今却逐步淡忘;还记得,有种味道叫馨香甘甜,如今却要香销“甜”殒……
于是,总不经意地从尘封的书橱里抽出一本久违的书,用心走进她的世界,用心品味她独有的味道。
书是香甜的。很久以前,犹太人就会在《圣经》里滴一点蜂蜜,然后让孩子去吻书,其用意不言而喻,他们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犹太人的做法实在可敬。其实,无需这样!在书中,你可以领略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老杜春夜吟哦,可以欣赏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小杜清明询路,可以聆听到“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需归”的志和风雨渔歌,可以感受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志南杖过桥东……如此赏心悦目的美景,如此纯洁高尚的心灵,怎能不使我们感受到丝丝甘甜从心湖中漾开,遍及全身,让我们的心灵再次放飞,生命的风铃也由此常响……
书是馨香的。你不觉得泡一杯香茗,阅一卷美文,赏一首小诗,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吗?很多个夜晚,我总爱独自一人,在那皎洁的月光下,“素月分辉,明月共影表里俱澄清”,看“疏影横斜水清浅”,闻“暗香浮动月黄昏”,边赏“积水空明”的荷塘月色,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时茶香业已腾起,和着花的暗香书的馨香,如江南春水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地弥漫,那朦胧的芳香扑鼻,幻影幻现,是春日,出墙红杏的芳香,还是夏天,映日荷花的幽香?是秋季怒放菊花的淡香,还是冬天,傲雪寒梅的暗香?“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因为我已经醉心其中。“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因为我已经忘身于外……良辰佳境全杖书籍馨香给我的灵感与荣光,有时灵光一现,思如泉涌,便喜爱在月朗之夜,泼墨挥毫,一气呵成,大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快感,不亦乐乎!
古人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而我却冒前人之大不韪改成“书中自有甘甜泉,书中自有花馨香”。徜徉其中,我们阅历更加丰富;遨游于间,我们情操更加高雅。哲人曾说“凡人多一份机智就多一份事故,多一份事故便少一份高雅”,难道不是吗?现代化高科技已经逐步销蚀了我们心灵的自然与高雅,岂不可惜?我倒宁愿世人少一份机智而多一份高雅,在书海中徜徉恣。世界是如此之奇妙,其美妙吸引着世界中的每一个人去认识它,每一个人也因此而欲求成为这美妙的创造者之一,让整个世界看见自己,不会遗忘自己的存在。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就拿着一本厚厚的百科书读上一个上午。从百科书中,我领略到了大千世界的光怪陆离。从阅读中,我开始看向世界、认识并理解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接触到了文学。文章里的文字在作家巧妙地组合后,共同合成了世界的小小一隅,供读者所观看。这是不同于百科文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融入了更多作者自己的精神。我第一次读便渴望自己也能如作家一样写出这样的文字,给他人一种的人生体验与一种看世界的角度,也让世界看见我。
那时的我以为写作不过是把一件事写出来再添加些文字的组合罢了。可是当我真正面对一张白纸,提笔上阵时,却发现自己根本想不到任何像我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所写的类似的事。这种由信心满满打落到一文不值的巨大落差使我沮丧不已。
沮丧使我放弃了写作,但却并未影响我阅读的兴趣。我投身入文学的海洋中,寻找着耀眼的明珠。我渐渐发觉不同人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年轻气盛的作家必有一点锋芒,历尽艰辛的作家的文字深处也必会有着时光磨砺的痕迹。不必去刻板地模仿名家,毕竟他们所经历的不可能与自己所经历的一样,他们观察世界的角度也与自己不可能相同,自然写出的也不尽相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