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天意刀法,宝刀炼神



  第74章 天意刀法,宝刀炼神

  空山雨后,斜阳冉挂。竹林乌海,斑驳陆离。

  和煦风晴,天朗气清。细雨微风,潜默润物。

  一人飞身腾起,稳稳站在竹海顶端,背后一把三尺二寸的宝刀出鞘,宝刀刃面寒芒闪过,还未有何动作,方圆两丈的竹海便被压低不少。

  嗡~

  霎时间,鸟语虫鸣的竹林乌海,顿时变得无比静谧,万籁俱寂,静得可怕,静得压抑,静得令人窒息。

  只剩下竹叶在微风吹拂下的沙沙作响,看似无声,却胜有声。

  轰!

  原本层峦叠嶂,纵横交错的竹丛,纷纷无端的断裂坠落,惊起无数鸟儿飞散。

  杀意凛冽,刀气漫天,风意,雨意,雷意,三者化作天道审判般的刀意,飞鸟鱼虫皆被这刀意震慑,纷纷掉落。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神凝始可意到,意到手随,才可言法,再从有法入无法之境,始懂用刀。

  神是心神,意是身意,每出一刀,全身随之,神意合一。”

  宁休默念刀法口诀,意出身随,身随刀动,神意刀合一。

  “经过一番苦练,你的《天意刀法》提升了”

  自此,《天意刀法》小成!

  这门刀法是隋唐时期的“天下第一刀手”宋缺的绝学,练刀同时练神。

  根据《天意刀法》的记载:

  「有法是地界的层次,无法是天地的层次,有法中暗含无法,无法中暗含有法,是天地人浑合为一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可把天地贯通相连,臻至无法而有法,有法而无法。」

  意思是宋缺认为他的刀法境界有三:第一境是有法,第二境是无法,第三境便是前二者合一,有法无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门品质达到橙色的刀法确实不凡,施展《天意刀法》时,刀刀之间可回气保持气力永不衰竭,其刀法时而如龙飞九天,时而如蛇潜地深,无誉无毁、不滞於物。

  宋缺追求境界讲究「舍刀之外,别无他物」和「得刀然后忘刀」的不我禅意。

  宁休所学的《天意刀法》总共有「天刀八决」和「天刀刀法」两门绝学,前者是宋缺依照自己的神兵「水仙」轻柔灵巧而创出的刀法,每决十刀,总共八十路刀法,施展时有若天仙乘风,霞雾云影,意态万千,精妙绝伦。

  后者是宋缺的呕心沥血之作,被誉为「天下不败之刀」,取名「天问九刀」,宁休刚才施展的便是第四式“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自从宁休突破先天,便开始按照《天意刀法》上的方法练神,增长精神力,就在刚才《天意刀法》达到第三境小成后便将之前领悟的风雨雷电的意境融合。

  宁休将这种意境命名为:天意。

  天雷地火,狂风暴雨,山崩海啸……

  天地之威何其浩大,人力,即使是先天武者可以掌控一点天地之力,比之也只是一只蜉蝣。….

    如今宁休掌握了风,雨,雷三种意境,虽说只是初步掌握,但三者合一的威力和强度不可同日而语,若是现在的宁休施展天意与夏雪宜的金蛇剑意碰撞,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竹海不时翻涌,刀鸣之声不绝。

  山中无岁月,宁休晨起练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黄昏。

  宁休此时肚中饥饿,离开归元门已久,血丹和异兽肉都已消耗尽,若是不练武,他吸收天地元气,饭量就相当于五六个人的饭量,但练起武来,消耗就要大大增加了。

  于是收刀入鞘,回到苗寨就餐。

  ……

  月色入户,宁休酣睡,怀中抱着昆吾刀。

  忽然,怀中宝刀闪过一道惊芒,而宁休也沉入梦境。

  周遭一片空白,像是处于云端,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感。

  “你是谁?”

  宁休见一人出现在自己面前,手持一刀,看不清面容,出声问道。

  “你到底是……”

  ing!

  那人刀势猛然展开,完全不给宁休再开口的机会,刀破虚空,瞬间杀至,稀疏平常的一刀却蕴含着让人心悸的威力。

  当!!

  宁休不明所以,拔出昆吾刀挡住了这刀,倒退几步,虎口乃至整只手臂都被这招震得微微发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