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准备



    时间来到民国三十一年在缅甸的战况更加激烈。

    四月二十四日,中**方总部电示远征军:“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五军、第六十六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但远征军长官部仍执意坚持在曼德勒会战。

    二十八日,总部又电令“如可能应抽调瓦城有力部队增援腊戍,先击破其袭腊一侧背,则以后该易为力。如此瓦城不守亦可。盖此时保腊戍为第一,而瓦城之得失无甚关系也。”而驻在腊戍的参谋团已经匆忙撤离退到滇西保山,未能及时收到并向部队传达此电。

    四月二十八日,日军攻陷西保,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八师四个营、新编第二十九师二个营仓促布防,被敌击溃,日军攻抵腊戍城下。二十九日,日军在十余架飞机、三十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向腊戍发起攻击,腊戍陷落,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屯积在该地的大批战略物资也落入敌手。

    中路日军自四月十八日从彬文那向曼德勒进攻。第五军第九十六师进行了八天阻击战。曼德勒地区的英军却于二十六日向印度英帕尔撤退,一路丢弃装备,包括全部坦克,赶在雨季来到之前逃至印度边境。远征军长官部也因以第五军主力驰援东枝,未能实现在彬文那地区歼敌一部的计划,于二十七日正式下达了进行曼德勒会战的命令。二十八日,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向皎克西推进,威逼曼德勒。同时,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攻占腊戍后,立即派遣一支快速部队包抄曼德勒。

    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由腊戍向中国滇西进犯,驻守滇缅公路沿线的第六十六军新编第二十八师、新编第二十九师未能有效阻止日军进攻,日军在五月初接连侵占畹町、芒市、龙陵等地,并推进至怒江惠通桥西侧。守桥部队炸桥,使敌主力未能过桥。宋希濂奉命从滇西和昆明急调部队前往怒江前线阻击日军,在惠通桥一带与日军激战三天,将渡过怒江日军数百人歼灭,依托怒江形成隔江对峙。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一部于五日攻占八莫,八日攻占密支那,将中国远征军主力的回国退路完全切断。

    四月三十日,史迪威、罗卓英率长官部由瑞波转移至甘巴罗,旋又转至英多,五月五日晚,继续转移至班卯克,徒步西行,于七日到达苗西。史迪威率中美少数人员徒步西行,于二十四日到达印度的丁苏基。罗卓英则率长官部人员断后,收容散兵,继续西行,于二十三日抵达印度英帕尔。

    在远征军长官部西行前,史迪威、罗卓英鉴于畹町、八莫失陷,遂决定全军向印度境内撤退,并电告杜聿明,要求第五军也随之撤往印度。但杜聿明于六日电复罗卓英,希望率部返回国内,不愿入印。同时又发电请示重庆。七日,重庆仍电示:“我军应即向密支那、片马转移,勿再犹豫停顿。”

    杜聿明于是决定率部经密支那向片马、腾冲方面撤退。九日,第五军在向密支那方向撤退时,在杰沙地区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追击部队遭遇,同时获悉八莫、密支那均已失陷,遂由曼密铁路以西地区,向孟关、大洛之线转进。十二日,第五军各部抵达曼西,十三日开始徒步向北转进,取道孟关、大洛、葡萄之线返国。

    五月至七月,第五军各部均在撤退途中。新编第三十八师十三日摆脱日军后向曼西转进,十八日抵达曼西。孙立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脱离第五军,而奉史迪威命令向西折往印度,新编第三十八师未受重大损失,保持完整的建制,安全抵达印度英帕尔。仕孝明率军部直属部队及新编第二十二师,冒雨徒步在森林中向胡康河谷的大洛和新背洋退却。行军途中,时值雨季,山洪爆发,部队粮尽药绝,在新背洋附近,绝粮八日。官兵饥病交加,死亡累累,仅新编第二十二师就因饥、病死亡二千余人。五月三十一日,第五军军部直属部队及新编第二十二师奉命改道入印,在美空军空投粮药的支持下,至七月二十五日才抵达印度利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