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中蒙尘甘自弃,天涯明月恸此时(二)-第5/6页
苏倩还在翻着八荒通史,为里面的内容懵逼,在听到这句话后抬起头,只看见朱允炆在凌空踏虚缓缓踱步出去了很远。他明明走的很慢,却身形如同鬼魅,眨眼功夫人已消失在夜幕中。
苏倩感叹道“我以后也会这样吗?”
只是不知她叹的是对大神通的景仰,还是即使到了高境界也无能无力的落寞。
苏倩慢慢悠悠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正气诀看了几句觉得晦涩难懂,她先放在了桌子上,拿起了《八荒通史》。
没有了手机、电视、网络目前看书是唯一的消遣,一向不喜欢看书的她捧着八荒通史如同看扯淡小说一般,看的还津津有味。
比较奇怪的是这本书中有大量朱允炆涂改的痕迹,甚至不少地方还夹了纸叶做了考证,应该是他为了回去,想修复古籍从中找到线索时留下的。
光上面考证的内容就超过了原书内容的两倍之多,光这一点就让苏倩对师父肃然起敬。
(注:这段其实是主线剧情,因为是书里的描述,为了避免割裂,用括号括起来了。
根据八荒通史描述,这应该是一个和自己所在世界相平行的世界,前半段大部分故事与神话异志自己所在世界虽有偏差但大致相同。
比如,黄帝在自己所学的历史里是得道成仙,还有个成语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在这一界,皇帝放弃了升仙机会,以生来为人,去时亦为人,他要让这人族薪火相传长盛不衰,故而留下了《黄石天书》。
后来夏商两代,为了争夺这《黄石天书》爆发了无数战争,最后以封神之战作为了尾声。封神之战后,古仙人飞升而去,出于对黄帝的敬重,与人族分界而治,《黄石天书》自此下落不明。
周王朝割裂进入群雄乱斗的局面,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不知是和因缘得到了《黄石天书》。
始皇帝成功的掌握了仙人使用的灵力,并精研五灵道术,得寿237年,终达到晦明境界。两百多年里,秦始皇南征北战,平匈奴,灭四夷,战九州统一了整个世界。
随后书同文,车同轨,制祖龙历,罢黜百家,独尊道术。初时道术仅为帝皇贵胄所习,公子扶苏敏而好学率先突破御灵境,即位为秦昭文皇帝,养民生息,广施仁政,推行天下大同。
至此道术仙法不再是独家之秘,万民顶礼膜拜,以仙人之事供之。万民敬则信仰生,继而催生了一股修道热。然而月满则溢,月盈则亏,修得人多了,自然界的灵气自然难以为继,天地异变,天灾横祸,大地震撼。
时秦岭上空天光乍现倒像是整个大陆的中心,匮灵之地和蕴灵之地如磁铁的两级以秦岭为界分割划界。整个大陆开始旋转各自同质化吸纳和自己属性相近的领域,是以世界上所有大陆板块受这强大的吸引力聚集一处。
蕴灵之地灵气越充沛,物资丰饶,而匮灵之地灵气越匮乏,恶水穷山。异变持续了百年后终于平息,整个世界大陆变成合为铁板一块。陆临之海域,自此唤曰无尽之海。整个大陆如同一个巨大的八卦,漂浮于海域上。而秦岭因地壳板块旋转拼接而无限延伸,走向也从东西转为南北,这就是登仙岭的前身。
又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后,因修道之人寿命超于常人,兼之人口激增,而即便岭东灵气充沛也无法供给所有人,是以后来这几百年内再无人突破过晦明境。
秦昭文帝扶苏驾崩后,其子秦惠帝即位,因自身修为不济为人所左右,即位不久后引发祸乱,强臣欺主,天下大乱迫使帝国瓦解。
最终形成了修道派阀百家割据的局面。彼时主流观点有两个:一个是偏向旧制天下大同,主张在修行上平等同权的守旧派,一个是偏向贤能天择,主张只允许部分天资远胜常人的英才修道的革新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