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巡抚初到,知县身死
晋帝二十三年六月十九日,河东河西两府遭受洪灾,下辖七县受灾,巡抚李知春奉命赈灾,并暗中彻查河工贪墨案,此时正在河东府衙门听知县们回话。
“宣鸣县共一千七百八十五户,比去岁减了三百二十五户,县内农户居多,此次受灾面积颇广,其中有吴家村与张家村全村被洪灾所掠,幸存不足十之一二。去岁共收税粮九万担,因江东受蝗灾,拨出六万担粮食驰援,至今借出的粮食未曾归库,余三万担粮食,除去前日一直赈灾的用量,剩下的恐只够宣鸣县支撑不过半年,屋舍重建可缓一步,灾后栽种可等不及。”
“丰阳与华阴比起宣鸣,受灾更为严重,若是按半月来算,可借出多少粮食?”
堂上坐着巡抚李知春,知府王裕立在他身前端茶倒水的伺候,另一侧坐着的是千户长赵子凌,身后站着两个亲卫,凶神恶煞。
王裕心底有些怵,便悄悄往巡抚身边挪了挪,跪在地上的程述便露出了发冠。
巡抚李知春大人所问的问题有点棘手,王裕正想出言回旋一二,却听得程述回话:“丰阳与华阴虽比宣鸣受灾严重,但下官也只能爱莫能助。此次受灾已然闹得人心惶惶,加上去岁雪灾,百姓家中存粮已绝,下官欲向江东府寻回借出的六万担粮食,若能寻回,下官愿将这六万担粮食悉数借于大人。”
这话回得王裕心里直打鼓,程述是个做事耿直的人,说话也相当直接,现在就差直白地告诉巡抚大人:你要借现有的粮食,门都没有,不过如果你去找江东府借粮,我倒是愿意把他们欠我的借给你,换个借债的。
李知春的为官风评比江东知府好多了,还代表了朝廷,这六万担粮食就算是有了能回来的盼头。
奈何李大人并不吃这一套,他放下了茶碗,茶汤还有六分满,并未喝下多少茶汤,手上力道不重,却也让在座的人感受到了他的不虞。
“程大人的意思是让李某去找江大人借粮,然后还给你六万担粮食对吗?”
屋内的气氛骤然跌至冰点,程述如未曾察觉,继续说道:“丰阳与华阴乃大县,听闻此次受灾已然过半,朝中调粮旨意未至,江南江西两府亦不曾奏表愿意借粮,宣鸣这点粮,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权宜之计罢了,望巡抚大人三思。”
话说到这份上,王裕这个知府再不说话便不合适,他连忙弯腰在李知春耳边说了几句话,李知春脸色便有所缓和,又看了一眼那老神在在,似乎没留意他们说话的赵子凌,最终还是朝王裕点了点头。
王裕如蒙大赦,他转过身来朝众知县说道:“今日议事到此结束,明日辰时再议,诸位可再捋清赈灾对策,共度难关,散了吧。”
知县们便行礼退出,程述走得不慢,刚出门便被丰阳与华阴两位知县叫住,两位知县请程述借一步说话,程述心中虽不愿,也不想在此时再搞垮关系,便跟了上去。
此时屋内安静得很,李知春不再碰那杯冷茶,待人都出去了,王裕便命仆人把茶碗都撤走,重新上酸梅汤解暑。
仆人们无声进出,王裕发现李知春额角有汗,便将自己的帕子递了出去,帕子上绣了一只胖胖的鸭子,李知春额角的青筋跳了跳,拿出自己的帕子擦了擦汗,不理会王裕。
王裕也不介意,他坐在李知春下首,喝了一口新端上来的酸梅汤,舒缓了一口气,说道:“姐夫,你怎么就接了这么一个苦差事啊,我虽是盼望着有人能来给我解困,可是你一来,我怎么感觉更难了呢?”
“荒唐,差事都是圣上的安排,何来挑三拣四之说,你倒是要先说说你底下那几个知县,个个都是脑袋比刀硬,不肯服软,也不知你平日是怎么管教的。”李知春看这个小舅子简直恨铁不成钢,喷起王裕来丝毫不手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