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每个人的生活-第3/4页



    拉响铃铛,就又进来一个人,把炉子抱上鸡公车。

    凑足了一车,鸡公车就会离开,把这些炉子送往商户家,为什么要送过去,因为当初承诺的是包安装。

    在另一间房,也有一部分铁匠,黄铁匠的两个儿子就在里面,他们的任务是做烟囱,一想到自己的儿子也在这儿,黄铁匠心里就好受些,严铁匠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

    因此,自己一家可以拿三份工钱,他们只能拿一份,昨日结束侯爷开了个小会,会议很简单,就是统计昨日炉子卖了多少钱。

    黄铁匠清楚地记得昨日侯爷说一共买了三千两白银,按照当初承诺的分成,他们占一层。

    黄铁匠昨日和他的婆娘在被窝算了很久,算到最后两人竟然大哭起来,他们打死也没有想到,昨日一天的收入就达到了快一两白银,其中还不包括他两个儿子的。

    这可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大足县令前日收到了陛下的手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陛下会给他这个芝麻官写信,信里要求有两个。

    一是,采煤,上船,然后通过长江运往应天府;二是不准以劳役发动群众,而是通过以工代役,或者请人开采。

    信里还说,户部的三万两白银已经从应天出发,随行监督的人是千户苗喜。

    大足县令收到手书之后立即召开会议,快速地敲定了采煤人员,以及采煤人员每日的工钱或应该减少的劳役时长。

    这是一件大事,只有劳役时间少了,才会有越多的人去做自己的事儿了,这样生活才能提高,这样自己的年度官员考核,就能评上一个甲,或者乙上。

    在不知不觉间,一个因为煤炉子而产生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

    杨小乐在算账,此时在他的下面坐着四十多位工匠,他们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杨小乐,事关每日的收益,他们很上心。

    杨小乐从未觉得压力如此地大,拨算盘的手也有些僵硬,他不是怕这些匠人,他是怕顾言,因为顾言会劳动改造,会把人关静闭。

    那段日子是他不堪回首的记忆,它不断地提醒着自己,要端正自身,要好好做人。

    核查了三遍,数据确认无误,合上账本,他抬起头冷静道:“今日总收益一万贯,折合白银一万两。”

    众人吸了口凉气,把这个数字记在心里。

    杨小乐扫了一眼众人,继续道:“侯爷说了,赚了钱就不要乱说,眼红的人很多,自己偷着乐就行。”

    众人深以为然,点点头,鱼贯地离开。

    看着顾言做的什么思维导图,朱棣头很大,内阁的几个人头也很大。

    光是一个闭环这个词就让几个人想了很久,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把世子喊过来才知道什么意思。

    看着挂在墙上的闭环流程图,大帝连喝了三碗浓茶。

    上面最后总结道:一个产业不光能够解决府上部分百姓生活困难问题,还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税收。

    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这几句话让内阁的几个人琢磨了一夜,越琢磨越觉得有道理,琢磨越觉得不知道如何去做,看的懂了,却不知道什么意思,烦躁的姚广孝不停地摸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