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八百斤!-第2/4页



    “不能,要真是谣传谁敢传这个啊!对了,这些大缸装的是什么?这又是闹哪出啊?”

    王佐也搞不懂,揪了揪胡须:“不甚明白,看着也不像是庄稼,倒是又把我问住了!对了,那一日破城到底是何人所为啊?”

    李景隆摇了摇头:“好像只有陛下知道,我哪敢问!”

    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华盖大殿的穹顶金瓦上。

    大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大朝会,宫门打开,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排着队依次进入。

    朱高炽走在最后面,他这个身份其实该走在国公的后面,但是因为这些缸,朱高炽只能吊在队伍的最后,文武百官虽然好奇,但是真没有想到这些缸要和自己一起开大朝会。

    天啊,和缸一起开大朝会,这简直破天荒了。

    大朝会其实就跟公司开会一样,先总结一下过往的成绩,接下来就开始步入正题,表彰环节。

    不过大朝会的表彰是很大的,要先说什么有表奏天,再才能表彰。

    然后接下来的新的政令的商议,说是商议,其实这些东西在昨晚几个国公已经商议好的。

    今天仅仅是告诉诸位一下,走一下过场。

    朝会上大帝的声音如上天的神诋一样,先是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改变了祖制,给了宗室更大的职位。

    这是应有之义,朱棣需要宗室的支持。

    再就是为了保证朝廷的稳定他建议先将诸边塞王改封于内地,这是体制上的改革,说是往后再实行,现在暂且不动。

    接下来就是政务的调整,解缙、黄淮入文渊阁,内阁智囊团由姚广孝带领,人数增加到七人。

    说完这些大朝会的事儿基本就说完了,接下来就是给众臣打强心针,展望未来和群臣表态,要如何治理好地方等等。

    朱高炽听了一上午,昏昏欲睡,可一到了这块,他人就精神了,这个时候他知道要到自己上场了。

    果然。

    太监尖锐的嗓音在大殿里回荡:“世子有奏,请出列讲呈!”

    “儿臣拜见父皇!”

    朱高炽的声音有些哽咽,自建文二年开始到如今,他所知的父亲和母亲一切消息,都是从书信上得知的。

    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不能像二弟三弟一样追随左右,侍奉双亲,他只能呆在北平一日三惊,今天的大朝会是他三年以来的第一次看到父亲。

    朱棣也是这些年来头一次看到自己的儿子,看着自己瘦了一大圈的儿子眼眶一红,可现在是大朝会,朱棣吸了口气:“讲来!”

    朱高炽快步到殿门外,挥了挥手,四十多位太监像传菜员一样,抱着大缸鱼贯而入,群臣见状赶紧让开地方,一会会儿整个大殿被几十口大缸给塞得满满的。

    群臣只得往两侧退退,好让出些空间。

    朱棣知道这应该就是顾言信里所讲的土豆了,他还知道这土豆亩产预估有个三百斤左右。

    但这些都是顾言的一言之词,他并不是很相信,他常年在北平,农事也是懂一些,他所知他治下的一家百姓耕田三五十亩,亩收麦一石以上。

    夏麦秋粟合起来还是两石多一些,这些是一家子一年的口粮。

    而且他自从听说土豆这件事儿以后是一直搁在心上的,他昨日还跟黄淮聊过南方这边的农事,南方这边的稻米亩收两石左右,折合市制,亩产约三百斤出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