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二)



    经过了一夜的追捕,仍然是没有任何结果,但州衙却因此而加强的警戒。

    小赵烫了一夜的酒,可林云却始终没有来。

    他在州衙屋顶上坐了一夜,暮春的空气还有些冷,于是他终于又想起了酒。

    当他赶到小赵家的时候,东方的天空厚厚地云层中已露出一丝光亮,酒还是温热的,只不过已经凭空蒸发了不少。

    “林头,你怎么现在才来?”

    小赵一边洗脸,一边问道。

    林云迫不及待的倒了一大碗酒,直接倒入了喉咙,连喝了几大碗后,身体才逐渐开始回温。

    他喃喃道:“因为昨天晚上的夜色很美,我不禁多看了几眼,谁知道一下就到了早上……”

    小赵没有听懂,林云也同样觉得自己说的话很奇怪。

    如果说天下只有一个人懂林云,那这个人一定就是小赵,于是他不再说话,而是又烫了一壶酒放在林云手边,随之独自去往了州衙。

    冰冷的躯体有了热酒的温暖,林云顿时感觉晕乎乎的,他真的困了,于是他趴在桌上睡着了。

    小赵刚到州衙,就听闻了昨夜有刺客的事情,他顿时发现州衙的人很多,十步一岗,戒备森严,而且大家都面无表情,空气中有一股无法言说地紧张气氛。

    一匹马。

    一匹浑身是血的马,嘴里含着一支箭,颤颤巍巍地从不远处走来。

    它步艰难地走到了州衙门口,留下了一串遥远的血蹄印,然后它就倒下了,仿佛是已经完成了使命!

    箭上都是血,当张龙将这支血迹斑斑地箭呈上包拯的案桌时,包拯心知第三种催法已如约而至。

    这是一支跟昨夜一模一样的箭,张龙取出箭腹竹筒中的字条,赫然发现字条上只有四个用鲜血写成的字:“今天放人!”

    今天放人!

    这无疑是一种命令的口气,包拯缄默半晌,接着露出了一种特殊的笑容,张龙看到了包拯的笑容,他心里明白,每当包大人露出这种笑容时,便是内心已经做出了决定。

    小赵。

    小赵先回了家,随后去了杏花楼,再去了烟柳楼,可这三个地方都全然没有林云的影子,可除了这些地方,林云还会去哪里呢?

    日上三竿。

    小赵满头大汗地站在烟柳楼的檐下,他已经不打算找了,因为午时三刻即将来临,现在是如论如何也来不及了。

    大街上议论纷纷,行人摩肩擦踵,步履匆匆,大家都想早早的赶往刑场找一个“看戏”的好位置。

    这或许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只要不关自己的事,无论别人多深沉的痛苦与不幸,都可以当做热闹来看。

    小赵不是这样的人,他怀着低沉的心情,拖着脚步来到了刑场。

    孙通和华德和尚已经被押赴在场,俯首跪在青石地上,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而这就是包拯在接到四字血书后而做的决定——斩立决!

    常休饭,永别酒。

    刽子手举起了明晃晃的大刀,孙通抬起了头,直到这一刻,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一种困惑,一种不可言传的困惑,这种困惑固然神秘,而我们却永远无法去验证。

    鲜血喷涌而出,两颗人头滚落在地上,场下顿时一片惊呼,不知是高兴?惊讶?恐惧?还是悲恸……

    城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