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滚啊!(求追读,嘤嘤)



    想要发展,那就要看兜里的钱有多少。

    回到家中,徐安拿出记账本开始盘算,七月初开店至今一共十八天,盒饭订单从一百出头涨到现在接近七百。

    到今天为止,店铺的总收入是六万八千,扣除人工、水电、房租、采购后纯利润是一万一千七百块!

    十八天,一万一千七百块,这收入相当的不错!

    接下来便是要找到徐氏快餐店的锚点,一个不会被‘吃饭啦’摧毁的锚点。

    工人兄弟是徐氏快餐起步的基础,但想要依靠他们进行发展明显是不可能的。

    除非徐安能够像锦绣酒店那般,直接包圆整个工地的盒饭供应,不管你吃不吃,去哪里吃,这笔钱都已经到我兜里。

    但没有关系、没有人脉、没有资金,一间小小的快餐店,怎么可能拿得到这样子的订单呢。

    得从其他消费人群中找突破口。

    徐安手持签字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无意义的文字,最后出现在笔记本上的是一模一样的两个字——公司!

    公司二字越写越多,两字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填满了整整一页纸,徐安的双眼却越发的明亮。

    对,就是公司!

    上辈子刚出社会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其中一项员工福利便是包午餐。

    但这家公司并没有食堂,它采取的是餐补制度。

    餐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每天十五元的餐券,另一种则是折算成十块现金,随工资一起发放。

    选择餐券的话公司会给予两家餐厅作为选择,由文员统一收集信息提交给餐厅,餐厅根据信息出餐,在中午下班前准备送达。

    到了下班时间,员工去公共区域寻找写有自己名字的盒饭即可。

    徐安还跟送餐人员聊过,这样子订餐的公司不止他们一家,光是这栋写字楼就有二十多家。

    那么,海市有没有这样子的公司存在呢?

    现在是信息时代,有些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徐安掏出手机,打开扣扣,在搜索栏中输入海市点击搜索,下方出现了不少含有海市二字的群组。

    海市打工人、海市吴江老乡群、海市设计交流群...

    从中挑选了一些看起来像是上班族创建的群组,发送了添加申请,便将手机放到一旁。

    之前刚开始搞盒饭生意的时候可是跟徐和平说了,收益分他三成。

    那时候利润太低,和平说等到分成超过两千的时候他再要。

    现在纯利润一万一千七,三成就是三千五百一十,已经超过两千块了,是时候给他送过去了。

    徐安从中数出三千五百一十块放入兜中,拿着手电筒便出门了。

    来到徐和平家院门前,看到徐和平卧室的灯光还亮着,直接拍门叫和平下来开门。

    一道人影走到窗边往院门处看了一眼,才飞快地离开,下楼,走出大门,打开院门。

    “这都快九点了,怎么突然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是。”徐安没有进去,就站在院门口,伸手将兜里的一卷钱拿了出来,递给了徐和平:“这是当初答应你的分成。”

    徐和平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地接过钱,清点完后不禁感慨道:“这才开店半个月,三成分成就有三千多,还真不错啊。”

    说完,徐和平从中点出一千块,将剩余的钱放回到徐安手中:“我干的活跟梁大妮差不多,梁大妮工资是一千一个月,我也一千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